近年来,凤翔区委编办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精准施策,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凤翔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机构编制保障。
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聚焦教育强区目标,围绕区委、区政府“一区四城”发展战略,结合人口变化趋势和区域发展需求,协助教育部门研究调整方案,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的学校进行了撤并或整合,缩小城镇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2021年至今,共整合撤并了35所公办中小学校。
平衡“供需”矛盾关系。一是严控总量。按照市委编办下达的中小学校编制总量,联合教体部门制定消超计划,明确新进教师数量原则上不超过上年度教师自然减员的一半,超编学校原则上不再补充教师,实现超编学校数量逐年下降,教师数量控制在编制数以内。二是过程调控。根据全区中小学校布局、规模、生源等变化情况,遵循“有减有增、动态平衡”的原则,按照“一年一核”或“一年两核”的方式,科学合理确定每所中小学校教师编制。三是保障急需。建立长效机制,年度教师招聘以特岗教师为主,主要解决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教师,并为教育系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前做好编制保障,解决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问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深化“区管校聘”改革。聚焦“管”“聘”关键环节,一方面,统筹使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量和人社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对区域内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按需配备、统一管理,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另一方面,“聘”出活力。由教体部门牵头,通过建立健全竞聘上岗、聘期考核评价、轮岗交流、教师退出等相关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竞争活力,让优秀师资流动起来、教学经验共享起来,破解城镇、校际师资失衡难题。
加强教师实名制管理。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全面加强中小学校教师实名制管理,对现有教师各类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维护,实现人员数据精细化管理。结合机构编制年报和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开展教育系统机构编制实名制核查工作,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确保教师编制资源始终用在教育教学关键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