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教育系统机构编制管理新形势、新要求,更好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横山区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思想认识,以统筹事业编制资源为着力点,立足教育系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际,通过强化思想引领、科学配置资源、创新管理方式,探索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挖潜路径,深入推进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挖潜增效工作,为横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挖潜能,积聚教育用编存量
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盘活其他领域低效配置资源,切实保障教育领域用编。一方面,精简压缩机构设置,深入开源。以事业单位改革为抓手,通过撤销、整合等方式,加大职责任务、业务流程、服务对象相近、交叉事业单位的综合设置力度,压缩事业单位机构规模,不断做大存量盘子。另一方面,收紧编制使用审批,大力引流。制定《榆林市横山区事业编制管理办法(暂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编程序,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调研论证。将改革精简收回的事业编制的50%用于建立“基层人才编制周转池”;50%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领域结构性紧缺专业人才的用编需求,进一步保障教育事业编制供给。
二、重统筹,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按照榆林市委编办核定的学校事业编制总量,在总量内做文章、挖潜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的倒逼作用。每年秋季开学前组织人员对全区的中小学校进行走访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学校班级数、学生数、教师数、管理人员数量以及新建学校等情况,在全区范围内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重新核定,科学配置编制资源。通过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学段间、学科间、校际间的结构性缺编问题,切实提高了编制使用效益,有效解决了区内教职工编制配置不均衡、部分学校教职工编制不足等“老大难”问题。
三、抓管理,带动教育整体发展
横山区委编办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严格中小学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一是对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专项管理。始终坚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严禁挪用、挤占和截留中小学教师编制,确保教育编制不随意调剂到其他领域使用,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二是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师实名制管理,严格按核定的编制数配备教师,实现核定编制与在编人员的对应管理。三是深入实施教师交流轮岗,通过教师交流轮岗,均衡学校师资,带动区内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现区内学校共同发展。
四、严把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招录上精准发力,坚持“总量控制、统筹考虑、分步到位”的用编原则,严格按照《中共榆林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考招聘指标审核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统筹考虑当年度教师自然减员等综合因素,科学制定用编招录计划,既保证了人员梯次递补,又控制了新增人员数额总体不超出年度自然减员数额。坚持“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逐步到位”的用编原则,加强对教育系统人员调配、用编申请的审核把关,确保调动人员情况与实际工作需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