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编办创新体制机制全力保障民生改善

时间: 2012-12-31 00:00 来源: 咸阳市编办

    今年以来,咸阳市编办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同时,坚持“民生为先”理念,着眼发展之需,将清理规范腾出的机构编制资源重点用于解决民生领域的机构编制问题,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着眼“学有所教”——扎实推进公办幼儿园机构建设。按照公办幼儿园“建成一个、设置一个、核定一个”的原则,科学规划全市公办幼儿园布局,优先配置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资源。联合市教育局,先后为13个县市区批设公办幼儿园92所,依据有关标准核定了教职工编制,提升了公办幼儿园“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教育水平,全市学前幼儿“入托难”问题得到缓解。同时,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为彬县、礼泉分别设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并核定了教职工编制,有效解决了聋哑学生等弱势群体的上学问题。
    着眼“病有所医”——不断充实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扎实开展镇卫生院核编工作,保证充足的医疗技术力量。经多方调研,结合实际分类核编,确保每所镇卫生院专技人员占编不低于编制总数的90%、公共卫生人员占编不低于专技人员编制总数的25%,达到优化人员结构目的,缓解了基层医疗人员不足以及群众就医难问题。
    着眼“老有所养”——完善养老保障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在原农村社会养老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优先调剂人员编制。同时,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给彬县、长武、永寿、三原、泾阳、淳化等县设立中心敬老院,核定人员编制,从机构和人员方面为“老有所养”提供了保障。
    着眼“残有所托”——建立健全残疾人托养康复体系。联合市残联,为13个县市区及时成立了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优先调剂人员编制;充分利用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技术资源,在13个县级综合医院(人民医院)挂设了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并由县级残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通过健全完善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体系,残疾人的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康复训练、心理辅导以及技能培训等基本服务得到有力保障。
    着眼“城有所管”——努力加强环卫体系建设。适应城乡建设发展之需,为永寿、长武、武功等县调研设立了城乡市容环境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城乡市容环卫工作;撤消整合礼泉、彬县、淳化等县的城管办、环卫处等多支多重执法机构,组建新的城乡市容环境管理机构,强化了城乡市容环境管理职责。为建成垃圾填埋场的兴平、礼泉、长武、泾阳等县市及时调整设立了垃圾填埋管理机构,并明确了全市县、镇两级生活垃圾管理职责,理顺了相关管理体制。同时,调整设立了秦都、渭城等6个环境监测站,提升了环境监测能力,为咸阳市“创模”、“创园”提供了体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