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以党建文化为舵,锚定高质量发展航程(一)压实治党责任,建强医院基层组织堡垒压实从严治党责任。党政领导深入所在支部、支部联系点及分管领域科室开展宣讲活动12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年共组织学习24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制定贯彻落实措施53项。规范开展党纪学习教育,1个专题党课获评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重点提示清单》等方面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扎实做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召开中层干部反腐廉洁会议及警示教育8次,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共计54份。结合上级领导调研、审计监督、党建考核等发现问题,召开3次整改推进会,确定3项专项整治方案,制定整改措施33项,存在问题均已全部销号。升级建强组织堡垒。各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学习175次,党课71次,主题党日等活动44次。严格按照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发展党员5名,做好6名发展对象、13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络、培养和教育工作。完成对11个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工作。2024年,医院5个党支部获评通用技术集团2023年度“一强两无三高”五星党支部称号,2名医师获评公司“优秀医师”,1个集体、2名同志获集团护士节表彰。(二)强化系统思维,构建现代医院治理体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修订医院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梳理优化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结合实际修订出台了决策事项及权责清单;完善“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内容突出党对医院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党委会全年审议决策112项重大事项。(三)坚持同向发力,提高医院综合服务品质着力服务中心大局。划分党员责任区3个,建立党员示范岗9个,成立青年突击队1支,实施党建+“一站式”健康服务。二、以学科建设为翼,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新建消化内科、皮肤科。消化内科开放床位数40张,医护团队18人,力争三年内成为具有三级综合医院水平的独立学科。科室设置病区、门诊及消化内镜检查室,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2024年全年实现门诊量5972人次,收入998万元。健康体检科转型升级。以疾病筛查为重点,逐步形成“体检+诊疗”的健康管理模式,2024年,科内成立专职市场组,对周边8公里内企业进行走访,健康产业服务量分别达到2.1万人次和3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幅分别达到78.60%、52.55%;2024年为2家母体企业近8000人完成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全年实现收入762万元,体检量达到2.1万人次。加强内部协同和管理,对2家母体企业的各种活动给予保障,人员达到3977人次。打造重点、优势学科集群。儿科与护理部申报市级重点学科,中医疼痛康复科申请通用医疗科研项目;骨科、呼吸内科等学科逐步向市级重点专科迈进;妇产科作为老牌重点专科,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拓展,多次深入社区、学校,通过微信、抖音平台,还有直播等形式开展妇产科相关知识讲授和答疑,参与万人次,不断提升科室知名度和认可度;心血管内科、神经疾病科、急诊科积极创建三大中心,普外科微创诊疗技术有长足进步,三四级手术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服务能力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三、以人才建设为本,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医院通过修订完善制度、优化招聘流程、强化培训与发展、完善薪酬福利体系等措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引进机制和使用机制,打造“引得来,留得住,讲奉献,能发展”的人才循环体系,让人才变量成为医院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四、以质量安全为纲,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建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修订2024版医院行政管理及临床医技规章制度汇编,梳理全院各专业委员会25个。践行品质医疗,改善就医体验。制定《品质医疗、卓越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行动方案》活动方案,试点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预住院服务、护理门诊服务,其中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便民惠民服务更贴心、急救更高效、护理服务更周到取得显著成效。为满足65岁以上患者及现役军人就诊需求,自2024年4月15日起实行患者惠民政策,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加强门急诊体系建设,做宽门诊做大急诊,增开14个专病门诊,提升门急诊服务能力,着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议,严格执行《质量深化年工作方案》,构建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加强督导、反馈及改进。修订2024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及院级质控目标。推进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的持续改善,开展手术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严把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创办医疗质量月刊,成立院内质控专家组,参与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强化管理能力水平。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2024年鼓励N3N4护士参与院级质量检查,新增质控护士12人,形成老带新的模式。针对质量监控中的问题进行寻根溯源,跟踪改进。推广应用QCC管理工具,成效明显。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梳理优化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每季度发布耐药率简报,与18个科室签订药事管理目标责任书,首次将各项监测指标细分至各科室进行监测,并开展针对合理使用的全院培训、小组专项培训讨论会15次。全年各项监测均呈现优化趋势,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49.55%,同比降低2.84%,使用强度下降至33.384,同比降低46.05%;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28.26%,同比降低59.63%,基本达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要求。着力推进质控管理工作。持续强化病历内涵质量,2024年全院平均甲级率99.65%,骨科、妇产科、中医科、神经疾病科甲级率改善明显。首页填写合格率94.80%,病案归档合格率较23年显著提高,医院骨科病历获通用集团2024年度优秀病案评比外科专业组优秀奖。临床路径病种增加到49种(23年9种),单病种上报涉及15个病种554例,大幅增加,VTE防治覆盖率及干预率逐步上升。健全安全制度管理。不断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64项,建立危险源辨识台账,实行全员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全院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518份。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活动,建立健全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学习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标准,制定各项应急预案14个。增强安全生产意识,2024年共开展消防安全培训3次,消防应急演练4次,治安技能培训4次,防恐培训2次,各项培训演练参加人次达400人。五、以精细管理为钥,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一)强化战略规划执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实施目标牵引。通过定期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紧密跟踪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对标、目标调整,科学合理地制订各科室经营目标,对医院运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2024年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20份。加强精益管理。深化各科室运营分析,每月、每季度对20余项指标统计分析,涵盖业务和财务指标,为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并对科室提出运营管理建议;通过院长行政闭环查房、院领导接待日收集意见并解决问题;推行科室运营助理制,配备专业助理协助管理,提升科室运营效率,将学科建设与运营管理结合,合理配置资源。医院在通用医疗成立五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荣获运营提升突出贡献奖。(二)科学调配资源设置,强化管理决策支撑优配置。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为目标,深入开展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有效节约医院运行成本。促发展。精准采购与合理配置,高效促进学科发展及经济效益增长,严格按照医院采购计划,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与科室的沟通,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医疗服务协同性。保安全。优化设备维护保养流程,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每台设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增效益。满足医院业务发展的同时,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频率、市场需求及市场竞争情况、运营成本,高效配置医疗资源,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六、以智慧健康为帆,创新高质量发展载体打造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体系。完成PACS全院级系统升级,上线儿童保健管理系统,改造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归档病历修改、删除、新增等功能应用,完善审核机制。影像报告自助打印减轻了科室的工作压力及方便患者的就医体验。实现了体检报告手机端的系统查询、儿保预约检查提醒的短信通知、急诊科、妇产科及儿科的绿色通道先诊疗后缴费的功能,通过系统化流程改造体现信息化智慧化医院建设新成效,服务更为人性化、便捷化,切实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完善各业务系统的部署及应用。完成食源性疾病上报系统平台对接及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系统的改造、工伤结算接口开发、出生证明人脸识别系统的安装以及视频会议系统部署,初步达到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信息采集、数据上报的指标要求。建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评级。委托测评机构分别对医院HIS系统(三级)、LIS系统(三级)、电子病历系统(三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对目标系统的安全技术状态及安全管理状况作出评估判断,并依据测评结论进一步完善系统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同时,完成全院终端杀毒软件升级,确保医院安全的网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