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自然博物馆

陕西自然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5-05-30 15:20
单位名称 陕西自然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致力科普事业,构建城市文化中枢。自然科技标本、展品收藏研究和展示交流;标本鉴定制作和复制修复;科技成果转化;科普宣传及教育咨询培训;动植物养护及基地建设;文化产品开发制作;场馆景区建设;演出场所开发;讲解;文化、会议展览;相关产业运营服务。
住所 西安市水厂路1号
法定代表人 雷浩
开办资金 4440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陕西城市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54万元 2292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自然博物馆 从业人数  8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按照上级单位的工作安排,根据年度目标任务,提升陈列展览,扎实推进藏品管理、学术研究、公众教育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开馆292天,接待观众127.8万人次,未发生B级一般及以上安全环保消防安全事故,完成安全环保消防目标任务。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教育活动。结合节假日及传统节日,开展特色科普教育活动30场,开展线下科普活动935场次,讲解接待1354批次,科普进校园32所。联合外部资源,打造公益科普品牌活动,开展《神奇的汉江水鸟》《巍巍秦岭原住民》《秦岭万物说》等系列课程讲座。成功组织环球自然日陕西赛区四项赛事,选送53组队伍入围总决赛,斩获一等奖2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3项,单项奖1项,博物馆荣获年度优秀组织奖。二、科学研究。开展藏品三维数据采集,建立大熊猫等21件珍贵标本的数字数据库,形成2套图册和2件3D打印模型。自主编写的《博物馆中的自然史》科普图书,成功获得ISBN编号,着力提升博物馆影响力。开展秦岭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采集近300件各类标本,并录制化石产地现场科普视频。制作黄河九省博物馆联盟守护黄河视频,并在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上进行首发,获得好评。三、展览展示。完成自然展馆临展厅改造,成功举办“当十二生肖遇上非遗传承”和“海底刺客”临时展览。设置科普之窗室外临展区,与陕西省野生动植物摄影协会共同举办“飞翔的生命赞歌”鸟类公益展览。开展生命之光、史前探秘、昆虫王国等6个展厅更新改造。引进“行浸式XR体验馆”,成为智慧化体验新亮点。公众号推出云端展览16期,学习强国平台推送10期。四、藏品管理。围绕展示教育需求开展标本征集工作,全年征集标本6087件,为史前探秘和昆虫王国等展厅改造提供实物支撑。藏品入库105件,建立藏品档案7卷,博物馆网站“经典馆藏”板块新增高清藏品照片3600张,现有藏品照片已达10029张。完成1850件标本保养维护及56件库存标本制作,不断提升藏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五、文创产品开发。甲辰龙年推出科创N次元系列“龙踪寻迹”3D打印文创手办。围绕“暗淡蓝点”品牌,设计开发IP形象,策划设计“布鲁的日常第一单”16款动态表情包,微信平台上架发布。开发“四宝看世界”系列文创金属钥匙链、卡通毛绒冰箱贴以及恐龙镭射科普闪卡3款文创新品。“四宝看世界”品牌入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礼物”文创体验店,深化品牌印记。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西侧展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25年1月主体建筑结构全面封顶,现正进行安装工程施工和室外工程准备。西侧展馆项目功能为文商旅三位一体的都市微度假目的地,以“数字科技+沉浸空间+互动体验”为形式,打造创新型交互体验文化空间。二、园区照明提升项目积极论证。园区照明提升项目是博物馆开展文旅融合、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抓手。在2024年年底确定项目方案后,为落实项目可行性,博物馆与意向合作厂家先后开展了结构检测和效果测试,并积极与主管部门对接手续办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陕西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加工许可证有效日期: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陕西省平安景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陕西省平安优秀景区”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2024年接受社会无偿捐赠标本7件,其中动物标本3件,植物标本1件,古生物标本2件,民俗标本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