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防治中心

咸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防治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30 08:56
单位名称 咸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防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宣传贯彻执行中省市有关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道路检验、入户检验、遥感监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测;承担机动车环保监测信息管理等平台的日常运行维护及技术应用。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玉泉西路59号
法定代表人 胡爱萍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6万元 0.09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防治中心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情况1.强化机动车检测机构监管。按照《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全年对27家机构监督检查共295次,其中立案8家,处罚4家,要求问题机构整改并移交分局,罚款共计85.256万元;召开检验机构监管培训会3次,印发资料提升监管及从业人员能力;排查发现6条OBD检测数据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升级系统实现OBD红码预警功能。2.推进机动车路检路查与企业检查。按照国省考核任务要求和咸阳市2024年空气质量改善进位方案要求:加强重型货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结合严厉打击移动源环境污染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全年度联合多部门路检柴油货车11920辆次,18辆不合格,处罚4辆,罚款0.08万元;完成74家企业入户抽测与专项检查,采用“八查法”累计检测柴油货车688辆次、重型燃气货车1207辆次,将检查发现的16辆不合格车辆移交分局。3.工业企业运输与水泥行业改造成果。按照国省考核任务要求:到2025年底,重点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焦炭等清洁运输(含新能源车)比例力争达到80%。本年度我市煤炭、火电、水泥、物流园区及年货运量100万吨以上工业企业清洁运输比例完成国考指标要求;推进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共摸排4家水泥企业,产品运输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车辆占比均达到30%以上。(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监管情况1.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市级考核任务要求:常态化开展编码登记和检测情况核验检查。圆满完成2023-2024年秋冬季尾气排放检测任务,检测494台;全年全市共核查核验机械892台,检测机械1232台,超额完成年度检测20%任务量。其中不达标79台,30台完成整改(11台处罚金额合计5.5万元,其余49台未完成整改);咸阳市非道路移动监管系统已编码登记机械5141台,涵盖多种排放阶段。2.更新淘汰工作圆满完成。9月组织分局依据省文件要求,对国家平台现有机械信息筛查比对,目前全市范围内已无国一机械。3.积极开展宣传引导。举办帮扶培训活动,面向使用单位和分局同志,提升其对非移机械监管及使用的认识,全年共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册。(三)推进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1.率先建成智能监管平台并助力重污染天气管控。响应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点用车企业环保门禁系统及市级监管平台建设的通知》咸阳市委市政府《咸阳市2024年空气质量改善仅为行动方案》文件要求,满足日载货量车辆进出10辆次及以上且大宗物料运输单位全部安装门禁和视频监控并联网。目前已成功搭建并启用企业运力及柴油车智能监管平台,全市184家重点用车企业智能门禁已与市级平台联网,可为多部门提供车辆次进出数据作为移动源执法关键依据,有力支撑了污染应对工作,显著提升重点企业监管效能。2.遥感及黑烟车监测数据精准化管理与高效报送。今年以来,全市18个遥感及黑烟车点位累计监测车辆超5496万次,其中柴油超标17万次,黑烟车超标919次。监测数据每月依部、省要求准时上报,超标信息整理成文件,及时移交市交通、公安交管部门,为车辆次污染管控筑牢数据根基,实现信息共享。3.机动车检测机构网上视频巡查。强化非现场监管,全天高频次对27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开展网上视频巡查。发现不规范事项当即截图记录,第一时间电话督促整改,切实提升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效能,保障检测机构规范运行与数据精准。4.信息共享联防联控推进I/M闭环管理。每月按时将机动车排放检验数据整理成文件移交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年度移交不达标车辆1332辆次,督促车辆及时治理,提升污染治理系统性与协同性,构建联防联控机制,推进I/M制度闭环。(四)高效开展专项行动。为有效遏制移动源污染,严厉打击移动源违法违规行为,印发了《关于开展严厉打击移动源环境污染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通过本次专项行动的开展,我市移动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1.打击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专项行动期间对全市27家机构开展检查211次,发现21家问题机构,对2家立案,罚金60万,没收非法所得3.108万。同时,积极完善机构系统升级,强化数据管理。2.打击重型货车超标排放行为。路检路查7063辆柴油货车,14辆超标(13辆由公安交管部门处警告,1辆处罚0.02万元);检查56家重点用车企业,397辆车中19辆超标(7辆完成复检闭环,12辆因系外埠车辆,各分局无法跟踪督办,未完成闭环管理);查验646辆重型燃气车,其中10辆OBD不合格。根据《咸阳市机动车排污染联合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向公安交管、交通运输部门移交未复检车辆信息,并将之列入咸阳市企业运力监管系统黑名单,限制其在咸阳市范围内的使用;我市煤炭、火电、水泥、物流园区及年货运量100万吨以上工业企业清洁运输比例完成国考指标要求;4家水泥企业,原燃料清洁运输超80%,产品运输新能源或国六车占比超30%,总体清洁运输比例70.27%;采用“人防”+“技防”的技术手段监管184家重点用车单位,其中53家数据上传异常、12家全年无数据,已安排技术人员现场帮扶指导。3.打击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排放行为。行动期间核查核验545台、抽测776台,其中64台不合格,17台完成整改;累计淘汰各类机械229台,发放2500余册监管手册。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对中心城区内重污染机动车排放行为进行监测与取证,加大整治力度,解决市民长期以来尖锐反映与投诉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本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切实减少机动车尾气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遏制雾霾天气频发的势头,从而促进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城市综合形象。三、存在问题1.非移机械方面。一是编码登记问题。日常检查存在机械未编码登记或未喷(挂)环保号码情况,反映出监督检查、场地主体责任、部门监管及联合监管机制都存在不足;二是排放不达标机械处理。多要求维修治理,处罚震慑不足,全市仅处罚10台,移交困难且缺乏超标必罚共识;三是业务人员情况。各分局业务人员对非移工作重视、政策学习不足,检查频次低,监管系统使用率低。2.机动车方面。一是机动车检验机构数据管理。对机动车检验机构检测数据管理,监管人员不足,负责检测系统仅有2人,同时还要负责路检路查、入户检查、清洁运输、每个月移动源数据的汇总上报和对接各部门等工作,承担工作繁琐;二是清洁运输任务。按相关规定若国六货车不纳入清洁运输,咸阳相关行业难以完成70%清洁运输任务要求;三是路查路检及入户抽测方面。存在未按要求开展检查频次、部门联合监管不到位、不合格车辆处罚少及复检率低等问题。3.遥感及黑烟车方面。主要是系统数据及网络带宽方面存在问题。一是系统库内数据量庞大,导致数据查询缓慢、卡顿,影响日常管理;二是数据下载模块架构落后,导致批量导出数据效率不高;三是配套插件版本较落后,现场视频无法在新版本浏览器播放,只能远程登录服务器固定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进行播放,操作较为繁琐。4.企业运力及柴油车智能门禁方面。平台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对运力企业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监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仍存在部分问题:一是企业前端未能及时将日常进出的小、中型汽油客车加入白名单,导致系统无法甄别;二是扫码登记由各门禁端实现,本地数据不共享,识别排放标准不一致,且与平台不交互,导致部分车辆被误识无法进入企业,或进入多家企业时需要重复登记;三是平台端无法实现有效监控企业手动抬杆情况,导致管控期间存在违规进出。四、改进措施一是完善信息化监管项目建设。利用中省市专项资金建设综合管理平台,改变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弊端,企业门禁、遥感监测、环检机构等所有数据进行整合,与公安交警数据打通,形成一个闭环的监管模式,便于更好的对全市车辆进行监管。二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督促各分局、联合市生态环境执法支队对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执法检查,做到精细化管理,确保机动车排放检测规范化;加强与交通、公安部门的联动协作,常态化开展路检路查、柴油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入户抽测工作,严肃查处超排车辆,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联合监管执法。完善联合监管执法模式,加强路检路查、入户抽测超标车辆监管,增加检查频次,形成不合格车辆维修到复检闭环管理。2.清洁运输考核。2025年重点关注27家相关企业清洁运输比例,督促分局填报统计表,中心加大现场核查力度以提高比例。3.检验机构监管。加大信息化监管力度,依靠相关系统加强网上巡查,对检验机构数据等进行排查、倒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现场核查;邀请专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打击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4.重点行业帮扶。加大清洁运输工作帮扶力度,督促企业制定改造计划,依靠门禁系统加强线上线下核查;开展智能门禁等监督帮扶检查与技术升级,杜绝不规范行为。5.日常监督举措。加强I站视频巡检,记录车辆环检违规行为并提醒处理;加大遥感点位现场巡检,记录设备异常等情况并依规考核;对超标机械,督促分局依法严肃处罚并要求限时整改;加强非移监管系统推广使用,督促完成登记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2021年06月23日至2026年06月23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