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工程大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学科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成人继续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海燕 | |
开办资金 | 159037.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1939.9万元 | 149113.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工程大学 | 从业人数 17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顺利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一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一章八制”建设,完成《西安工程大学章程》修订,健全完善内控制度52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深化机构设置改革,完成省委机构改革任务;修订《突出贡献激励办法》,聚焦党的建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核心任务,突出贡献、实绩导向;实施“一院一策”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增强机关服务学院意识,促进机关学院有效联动,一些瓶颈问题得到解决,办学活力进一步释放。二是持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坚持“做强纺织、做亮设计”的学科建设发展总体思路,聚焦“纺织+”“设计+”“智能+”交叉融合特点,释放交叉融合活力,发挥交叉融合优势,努力构建学科群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工程科学”和“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持续加强学位点建设,15个参评硕士学位点全部通过学位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以面向未来的专业内涵建设为目标,主动撤销“汉语言文学”等5个专业,加快专业转合撤立,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持续推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动态增列“艺术学”硕士一级学科。三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利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校考察,学校整体工作获得专家充分认可。启动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新增18门课程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首次荣获全国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实现国家级教学奖新突破;现代纺织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立项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获省委教育工委A级评价,创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模式;本科招生在陕理工类录取最低位次连续三年大幅提升,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在校硕士研究生达到4302人、博士研究生达到28人。学科竞赛获奖取得新突破,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国家级230项,省级748项,较2023年同比增长分别为51.3%和65.4%;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竞赛奖198项、省级奖229项,成功入选《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3年度报告》培养单位贡献力榜单;1名硕士研究生荣登《人民日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四是科研实力再上新台阶。组织召开学校科技工作大会,完善有组织科研体制机制,激发全校科技创新活力;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等国家基金13项、国防科研项目18项,其中“慧眼行动”等国家级项目4项;首次获批“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5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海良教授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桑麻学者奖”、樊威教授荣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2024年纺织科技创新奖(原纺织学术带头人奖)和西安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称号。五是师资建设实现新突破。强化长周期考核、稳定支持、分类评价,塑造人才队伍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出台《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深化人才工作综合改革,激发人才活力;2人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实现国字号人才突破;5人获批省级三秦英才人才计划、2人获省“校招共用”引才用才专项、4人获“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获批中省人才经费500余万元。六是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秦创原建设工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结果再获A等(本科组);入选2024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构建“两院一中心”成果转化新格局,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徐新荣主席、王兴宁副书记、徐明非副省长多次莅临指导,举办“霓裳万象”·2024全国高校首届汉服设计大赛,为打造时尚产业新高地和服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推进瓦庙镇“中药材小镇”规划设计工作,“全成型智能袜机系统”科技成果已经在安康市汉滨区实现产业化应用。获评2024年省级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好”等次,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七是国际化办学开创新格局。学校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合作办学项目,2024年招录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09名学生;与伊朗5所高校共建“西安工程大学软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意大利6所高校共建“西安工程大学中意人文交流中心”;再次获批一个引智基地(影视艺术与数智文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八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的建设。集成了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交换、数据分析、数据展示等多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全校一盘棋的数据生态。“西工程大APP”实现随身化服务,教务系统完成智能化改造,学校数据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学校获评“陕西省高等学校数字校园”。九是办学基础条件逐步改善。临潼校区产教融合创新大楼正式开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8000万元,第一笔5000万元已拨付到账。学校获得网络空间学院建设资金200万元、幼儿园升级改造资金300万元等省内支持资金;这些资金为更新仪器设备、加大基础建设、改善校园网络提供强力支持。学校还完成金花校区1#教学楼、临潼校区综合楼三层餐厅提升改造。十是用心用情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实施“铸魂”计划,发布“思政引航铸魂育人”“党纪学习教育”学习专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办陕西省第二届奖学金获奖学生“青春榜样说”活动,全年指导开展思政教育、学业发展、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素质提升等要素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资助育人相关活动;加强访企拓岗工作力度,2024届就业季,学校“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对接企业达到280家,新增岗位供给量13675个,举办大中小型招聘会494场,参会用人单位4271家,提供岗位需求98441个,全力保障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量;54名应届硕士研究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院校博士研究生,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