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中国共产党志丹县委员会党校

中国共产党志丹县委员会党校

发布时间: 2025-05-30 15:21
单位名称 中国共产党志丹县委员会党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训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
住所 志丹县保安镇一道街
法定代表人 戚礼东
开办资金 124.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志丹县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6.69万元 80.3万元
网上名称 中共志丹县委党校.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是精心组织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县委党校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响应,精心组织“流动党校”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单位宣讲。2024年,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30场次,受众达3000余人次。情景教学课程《刘志丹故事会》先后走进延安大学鲁艺学院、黄龙县党政机关、延安宝塔区多所中学、陕西省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无锡市江溪街道等,在县内党政机关、主体班次中宣讲,全年宣讲48场次,受众12000人次。通过宣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面完成培训任务。认真落实县委年度培训计划,以基本培训为抓手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干部4223人次,其中主体班次10期1713人次,与县直部门合办20期2850人次。其中,举办新任科级干部延安精神再教育培训班1期学制6天,青年干部作风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2期学制各1个月,2024年全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1期学制15天,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1期学制3天,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1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1期。同时,积极发挥主阵地作用,保障视讯系统会议32场次,县直部门单位各类会议96场次。三是完善教学培训体系。组织开展集体试讲课程12节,新开发课程6节。1名教师的《绿水青山梦》入选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选题,3名教师调整充实到市委理论宣讲专家库,情景教学课程《刘志丹故事会》入选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推荐目录。四是切实抓好合作办学。着眼建成面向全国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在常态化调度推进硬件建设同时,深入有关教学点挖掘典型经验、开发现场课程,着力提升现场教学水平。建立对外办学服务流程机制,设计差异化、个性化培训套餐,发放党性教育宣传册500册。与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无锡市梁溪区委党校、河南林州市委党校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赴延安市委党校、陕西延安干部学院交流座谈,洽谈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相关事宜。党校培训品牌和影响力得到领导和周边党校的认可。全年承接对外培训20期789人次。四是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围绕“第二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为主题,聚焦弘扬延安精神、融合志丹红色文化,组织教师撰写理论文章8篇,择优递交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38次理论研讨会5篇参加评选。1名教师撰写的《延安精神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价值探析》论文荣获“传承红色基因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学术研讨会三等奖。1名校领导撰写的《黄埔军校与抗大比较研究》《红大办学对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启示》《红大办学对新时代干部教育的启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土地政策研究》4篇论文获优秀奖,受邀参加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党校被延安精神研究会授予全市“弘扬延安精神研究示范单位”。五是新型智库建设有序推动。用好“党校+高校”“党校+部门”“教师+学员”的科研合作模式,组织学员在浙江大学调研浙江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两山”理念与乡村生态振兴,“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等。与市委党校调研组围绕“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主题开展调研。联合县委政研室与学员调研座谈,聚焦志丹苹果产业发展路径、志丹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5个调研选题,5名校领导各牵头1个课题,组织学员撰写调研报告42篇,形成了一批推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咨询成果。六是教学科研咨政融合发展。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基层开展理论调研2次,形成了《关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咨政报告、讲课稿3份材料。1名教师参加市委党校《延安市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研究》课题组调研,3名教师调整充实到市委理论宣讲专家库,编印完成《科研咨政成果汇编》1本。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