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永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植物检疫、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农药、肥料管理、种植业技术推广、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农业环境与土肥监测、植物病虫害防控、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宣传、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服务。 | |
住所 | 县城西街北段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孙艳妮 | |
开办资金 | 18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永寿县农牧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2.28万元 | 99.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永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从业人数 6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严格执行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多措并举,全力抓好粮油生产技术指导。坚持把落实面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持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切实加大集成技术应用,全力推动粮食产能提升。一是强化举措,确保夏季粮油增收。全县2022-2023年度落实小麦面积25.3万亩,较上年度增长0.2万亩,油菜面积2.55万亩,较上年增长0.7万亩。小麦整体播期适宜、气候条件良好、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前期苗情长势较好,但受越冬期持续低温冻害干旱,以及后期阴雨低温天气影响,虽然及时采取了追肥、镇压、化除、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等田管措施积极应对和防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小麦授粉不良,部分小麦出现霉变、穗发芽等依然对小麦产量形成造成了影响。据实产调查,全县小麦总产9.38万吨,平均亩产370.75公斤,总产较上年增加0.03万吨,平均亩产较上年减少1.7公斤,减幅0.46%;全县油菜总产0.376万吨,平均亩产147.43公斤,面积较上年增加0.07万亩,总产较上年增加0.006万吨,平均亩产较上年减少1.85公斤,减幅1.2%。全县夏季粮油总产达到9.76万吨。二是以秋补夏,有效提高粮食总产。制定印发了《永寿县秋粮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永寿县2023年“以秋补夏”技术指导意见》等,大力推进秋粮单产提升、“以秋补夏”行动,积极采取物化补助、技术指导、绿色防控、信息服务等措施,扶持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不断扩大秋粮种植面积。今年秋粮种植面积11.75万亩,较去年增长0.51万亩,其中:玉米8.53万亩(春玉米4.96万亩、夏玉米3.58万亩)、豆类2.33万亩(春播0.52万亩、夏播1.81万亩)、薯类0.31万亩、糜谷类0.35万亩、荞麦0.2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67亩。坚持跟踪监测到位、技术指导到位、措施落实到位“三到位”,全力保障秋粮茁壮健康生长,玉米“遇苗成株,遇株成穗,遇穗满粒”,实现了丰收丰产。今年全县玉米总产5.62万吨,平均亩产658.32公斤,较上年增产26.02公斤,增幅4%;豆类平均亩产224.7公斤,总产0.52万吨;荞麦平均亩产168.3公斤,总产0.039万吨;糜谷平均亩产223.5公斤,总产0.078万吨;薯平均亩产1362公斤,总产0.42万吨。三是技术指导,不断提升秋播质量。市上下达我县小麦种植面积25.6万亩、油菜2.54万亩、小麦宽幅沟播技术推广12万亩,我县实际完成小麦种植25.7万亩,较上年增长0.4万亩,种植油菜2.64万亩,较上年增长0.9万亩,小麦宽幅沟播技术推广12万亩。坚持以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为抓手,组织召开了2023年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部署暨秋播培训会、2023年小麦宽幅沟播农机手播前培训会等,现场观摩了洛阳鑫乐、武功秦牛、户县双永、西安亚奥等4种机型小麦宽幅沟播预播及演示,累计培训镇办分管领导、农业干事、示范方负责人、农机手等200余人。制定印发了《永寿县2023年小麦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全县粮食生产应对秋淋天气预案》《关于印发2023年小麦宽幅沟播作业补助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及《小麦宽幅沟播技术措施》等农技快讯。统筹做好我县28台小麦宽幅沟播农机调度,并从泾阳、兴平、乾县等地调配小麦宽幅沟播机10余台,全力保障我县秋播顺利开展。农技业务骨干一竿子插到底,巡回各镇办田间地头,现场跟踪指导秋播工作,确保了全县秋播质量。四是跟踪指导,加强秋冬田间管理。结合秋播时序,适时跟进调查全县小麦出苗、基本苗情、生长情况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时制定印发了《永寿县2023年小麦苗情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先后组织召开了2023年小麦油菜冬前管理技术培训会、小麦冬前化学除草现场会等,累计培训镇办分管领导、农业干事、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基地负责人、种粮大户代表、特聘农技员等260余人次。组织无人机开展化除示范防治1.4万亩,带动群众开展防治20万亩次。(二)依托旱作农业试验站,积极开展各类试验示范。充分发挥校地合作的优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团队合作,以构建“永寿旱作农业试验站(核心试验区)+粮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联动模式进行技术研发和展示,并积极辐射带动渭北旱地小麦生产。一是完成2022-2023年种植试验。二是积极开展2023-2024年种植试验。①完成鲜食甜糯玉米实验。②扎实开展粮油种植试验。(三)严格标准,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圆满完成2022-2023年粮食(小麦)单产提升项目。二是扎实推进2023-2024年粮食绿色高产高效项目。三是全面完成玉米增密度项目。四是狠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五是积极实施化肥减量化项目。(四)持续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一是完成耕地质量监测。二是完成县级基础土样采集。(五)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牵头组织实施,县农技中心配备5名农技人员与第三方外业调查采样队混合编组,开展采样工作,同时安排1名参加过省级外业调查采样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同志,负责工作平台县级数据审核工作。目前,已完成我县775个外业调查采样点的采样工作,其中表层样752个,剖面点位23个。(六)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力度。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实行“一周一次”调查频次,不断扩大调查范围,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坚持科学防控策略,确保及时有效控制病害扩散蔓延,减缓流行速率。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方案,组织无人机开展以防治白粉病、锈病为主的小麦“一喷三防”6万亩,同时发放药剂11.65万亩;开展以玉米大斑病、玉米螟为主的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玉米大豆“一喷多促”,防治面积2.74万亩,发放药剂10.86万亩。经市级专家组防效评估,小麦重大病虫整体防效93.2%,对玉米病虫害暨“一喷多促”整体防效94.8%。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轻发生,玉米螟、粘虫、玉米大斑病轻度发生,有效控制小麦重大病虫危害。(七)加强苹果蠹蛾阻截防控力度。指导果汁加工企业开展苹果蠹蛾春季阻截防控工作,对卸果池、污水处理池等9个风险点进行了消杀和覆盖,消杀面积为297148.5平方米,覆盖面积1931平方米,对果汁厂、火车站、垃圾填埋场和果汁厂周边果园等区域悬挂苹果蠧蛾性诱捕器100套。向果汁加工企业提供药剂224瓶和防虫网6卷。在农产品集散市场等重点地区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开展苹果病虫害防治知识10次,培训1000人次,苹果蠹蛾防控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投入6万余元对果汁厂停车区域进行了改造,更换宣传展板4个,悬挂宣传标语3条,并督促果汁厂对厂内风险区域进行了改造和相关设备的升级改良。安排3组12名检疫人员进驻果汁厂开展检疫工作,每天对运输车辆加大监管力度。目前,累计检疫果品1988车57524.42吨,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有力的保护了我县果业安全。(八)开展农膜、化肥、农药等农资使用调查及技术培训。一是农药使用调查。二是化肥使用调查。三是农膜使用情况调查。(九)严格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十)扎实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在西安坐标原点地理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助下,已完成外业调查,数据均已审核通过,同时初步完成报告、图件、汇总表等成果。外来入侵植物共调查50个踏查点,发现42种植物,设置39个标准样地。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共设置了4条踏查线路,共调查39个踏查点,涉及3种生境,涉及农作物包括果树(苹果、樱桃、桃树等)、蔬菜(番茄、草莓、油菜、白菜、黄瓜、南瓜、萝卜、茄子等)、粮食(小麦、玉米等)。其中在32个踏查点中发现苹果黑星病菌、烟粉虱、美洲斑潜蝇、苹果绵蚜、畸形外囊菌、南美斑潜蝇、意大利蜂、二斑叶螨、番茄黄曲叶病毒、草地贪夜蛾、番茄潜叶蛾11种外来入侵病虫,并对调查发现的病虫设置标准样地数量48个,制作了1个标本。(十一)农业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印发《农技快讯》12期,制定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等技术措施15项,制作美篇35篇,短视频20条。举办麦田化学除草、追肥和镇压等田间管理技术、小麦“一喷三防”、玉米大豆“一喷多促”、秋播技术培训会等15场次1000人次;举办粮食(小麦)单产提升项目观摩会1次;农技“110”接警20余次;深入镇办、进村入户、田间地头开展宣传培训指导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技术手册等2万余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