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全省环境监测技术指导;大气、水质、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生物、生态监测分析,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污染事故仲裁监测、应急监测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服务及技术人员培训;全省环境监测系统质量控制。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49号院 | |
法定代表人 | 杨震 | |
开办资金 | 1463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650.12万元 | 27180.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 从业人数 5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省监测站党委持续巩固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果,以全面提升服务支撑效能为目标,紧密围绕管理核心,高质量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坚持突出管理决策支撑、突出监测科技革新、突出新领域战略布局,党建引领各项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一是全省监测网络进一步优化完善。按时完成全省108个噪声自动监测站的建设联网工作,累计完成469个生态样地建设、5个农村面源站建设,获批建设6个国家生态综合站。提前谋划并积极向总站汇报对接开展十五五国控站点调整工作,我省11个大气国控站获批调整优化,成功保留站点2个。二是配合省厅保障全国环境监测会顺利召开。积极落实会议筹备及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会议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高效流畅。会后,黄润秋部长莅临省监测站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调研,对西北区域及汾渭平原和陕西省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国家总站7月通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效果,我省预报中心准确率位于全国六大区域中心首位。三是全国监测技术大比武取得佳绩。共历时10个月,从全省范围内培育了应急监测、污染源监测、实验分析、自动监测四个赛道共12名选手参加全国大比武,获全国团体三等奖,两名参赛选手分别获得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参与大比武的技术骨干、优胜队员在比赛结束后立即投身到国、省重点环境监管工作中,持续凸显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的担当与作为。四是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不断强化应急监测工作。全年配合处置7起环境风险应急事件。全国首创水库分层监测方法获生态环境部应急中心肯定,为应对此类事件提供了“陕西方案”。持续开展丹江口库区上游水环境预警和专项监测工作,确保汛期水环境安全。五是以领域科技创新引领监测科研工作实现跃升。依托重点实验室,获批两项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一项省重点创新人才推进项目,共获批项目经费180万元。完成渭河流域新污染物监测与安全评估工作,初步摸清渭河新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性与季节变化规律。成功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为支撑水生态监测评价与考核、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重点实验室验收、新污染物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坚实且具有前瞻性的平台。全年5项地方标准获批立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全年报送生态环境监测专报41份、签报11份,涉及大气执法监测、地表水污染风险、地下水污染调查、水生态监测、新污染物监测、碳监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测算等工作持续为省厅各项重点工作提供支撑服务。一是大气环境监测网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4.0天,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仅为1.4天,是有监测记录以来,重污染天数最少的一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第二次达标;收获294.6个优良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7天。PM10、NO2、SO2年均浓度分别为60、26、8微克/立方米、O390百分位浓度153微克/立方米、CO95百分位浓度1.1毫克/立方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NO2、CO、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3.3%、8.3%、7.9%、7.7%。为保障“75311”工作机制高效运行,持续优化改进大气监测数据产品与服务水平,研发形成4大类、16种数据产品,报送空气质量分析及预报产品1000余期,编制空气质量专报、月报36期,高质量完成对大气专班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为有效预防人为干扰环境监测,在全省220余个空气站点安装了监控预警视频和喷淋自动报警设备,实时监控喷洒采样平台等干扰监测设备行为,杜绝人为干扰,持续提高站点管理水平;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运行效能,组织完成了关中地区27个国控空气站设备更新、563个乡镇空气站与国家直连网,全面应用数字化运维工单,建立了交叉运维巡检与数据备份制度、直连网日通报制度,数据有效率和传输率上升至99.37%和99.93%,持续夯实全省大气污染防治的数据基础;为做好沙尘天气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数据的分析研判工作,研判沙尘数据超13万条,及时配合国家审核并扣除沙尘影响天相关数据,全省沙尘天气扣除后,综合指数下降0.18,PM10和PM2.5浓度分别下降4微克和1微克。二是水环境质量监测助力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开展了111个国控断面16960个地表水样品分析,审核全省47个国考水站监测数据,向国家申诉采测分离异常数据58条、采纳9条,全省优良率96.4%,超出国家下达目标4.5个百分点,无劣五类断面。为支撑我省“十五五”国控水环境监测网点位调整,配合省厅按照生态环境部点位调整思路,全面梳理了全省拟删减断面、新增断面和调整断面,并组织各市生态环境局对全省“十五五”地表水国控断面优化调整工作开展了多轮研判,持续与国家总站对接沟通,确保点位调整助力我省水环境管理与质量改善;为做好全省地表水监测工作,开展111个国控断面16960个地表水样品分析,审核全省47个国考水站监测数据,向国家申诉采测分离异常数据58条、采纳9条,全年省控水质自动站数据有效率95.7%,助力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扎实推进重点国控断面水质分析及预警,配合省厅组织各市推进地表水重点国控断面水质分析及预警研判工作,持续强化汉丹江流域考核断面监测结果的应用,创新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和技术手段,整合监测数据、水文气象数据等多源信息,建立科学的水质风险预警模型,对流域内可能出现的突发污染事件、水质恶化趋势等进行预警预报研判,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环境风险。三是土壤环境监测助力推进土壤污染全面监管。监测数据显示,陕西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为做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组织开展全省17个背景点、106个重点风险监控点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完成采样、分析、复核、比对并将年度监测报告上报国家总站。针对超管制值的点位,启动土壤环境高背景值调查工作,厘清风险源头并开展治理与修复;为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完成18个地下水国考点位平水期监测工作,72个地下水国考点位四个季度监测工作,编制4期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水质分析报告并报送省厅,向国家成功申诉1项存疑数据。针对2023年度超标的10个点位及历次监测存在超标风险的7个点位,研判存在问题,加快推进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国家监测考核结果达到水质目标要求;为做好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排查监测工作,开展了地下水特征污染物超标的76个点位监测以及化工园区周边20个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上报分析结果和数据产品,持续支撑我省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四是生态监测助力秦岭生态保护能力多维提升。开展了基于“生态质量指数(EQI)”遥感解译工作,对全省1519个变化图斑开展了现场核查和技术复核。组织开展我省4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对全省120个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农村小微水体开展试点监测,探索建立我省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为构建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网络,按照“一站多点”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布局,采用共享共建、升级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在2023年申报建成了2个生态综合站的基础上,2024年再次获批6个国家生态综合站,覆盖全省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和重要水体,持续夯实我省生态监测能力基础;为保障生态遥感监测及生态质量评价工作质量,完成全省371景遥感影像质量检查,完成763.61万个土地利用现状及19.65万个动态数据解译工作,开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数据核查、技术对接和指标测算,精准刻画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态势;为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组织开展了全省43个县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考核,确保监测数据有力支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下达。五是污染源监测助力监督管理联动衔接。对各类排污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和飞行检查,精准定位违法排污的企业、点位,详细掌握污染物种类、浓度超标情况等关键信息,实现靶向监管,切实保障生态环境执法监测的精准性与严肃性。为做好重点排污单位监测和检查,开展排污企业执法抽测和现场检查共计74次,出具监测数据一万余个;为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审查及复测,配合厅大气办开展全省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审查,全年完成13批次、172家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审查和13家绩效分级企业复测工作;为做好全省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水质专项调查,完成了省内所有核发排污许可证的115家垃圾填埋场执法抽测工作,达标60家,总达标率52.2%,整理历年来数据变化趋势形成综合报告上报省厅,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220012051278,有效期为:2022年11月04日--2028年11月03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