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中等学历工业人才,促进工业发展。硅酸盐工艺、胶凝材料制品、建材企业管理、建材机械(机电技术应用)、工业企业营销管理、计算机应用学科中等学历教育;建筑职业技能鉴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特种作业电工、焊工、制冷培训。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950号 | |
法定代表人 | 魏养浩 | |
开办资金 | 704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744.9万元 | 700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 从业人数 8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主要业务:以中专教育为主,培养中等学历人才,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工业发展。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智能生产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土木工程、电梯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学科中等学历教育,并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五年制高职三二分段联合办学。学校设有涵盖20个工种的特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是以工科为主,集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委托培养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多学科并举的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中职学校。2024年,我们勇担当,敢作为,实干笃行展风采。在委厅的坚强领导下,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在治理效能提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建章立制,任务导向,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建章立制,筑牢治理基石。制定完善了《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章程》等50余个制度,编印了《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制度汇编》《学生管理制度汇编》《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形成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为提升治理效能奠定了基础。二是目标引领,形成任务链条。年初制定印发党建、学校、纪委、工会工作要点,明确各项工作责任部门、预期完成时限,形成了思路清晰、目标设置合理具体的工作任务链条,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与高效执行。三是精益求精,谱写治理新篇。修订完善各部门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制定部门工作导图,确保各司其职、协同高效,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性成果:印发了《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制度汇编》《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初步完成了《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岗位职责》《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岗位育人职责》《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科室工作导图汇编》。二、教学革新:精研课堂,提升教育质量。一是推进改革,提升教学效果。2024年进一步优化分类走班教学实施方案,按照“优生冲本科,中等瞄双高,基础保升学”的目标,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了培优学生周三、周六进行语数英培优,中等学生周内7-8节语数英强化、基础学生周内7-8节参与各类社团的分类学习模式。二是信息赋能,优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务平台使用,实现校级科研课题在线审核、开题、结题全流程,在学工部配合下进行社团选课试运行。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的作用,2024年审议通过校级课题结题7项,新开课题9项及各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改革评价,施新评促成长。全面推进《学分制认定办法(试行)》,通过改革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本学期补考人数从原来的2000人次下降至626人次。四是以赛促改,推进教学改革。建立校级、省级两级比赛机制,本年度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案设计比赛”“校级思政大练兵”等活动,共36名教师参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四说”“微课大赛”、省级“思政大练兵”等省级比赛,学校各专业部积极推进课证融合,均以1+X证书为抓手在教学中推进课证融合,全年获证人数共180人,学校获得BIM证书考试优秀通过单位。五是强化培训,完善队伍建设。学校持续推进“青蓝工程”,为新入职教师配备教学、行政双导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暑期组织全体教师前往哈工大威海校区进行“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制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细则,本年度共完成50名校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志性成果:教师队伍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18项,2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获省级一流核心课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三、学生管理:精细多元,坚持五育并举。一是锻造队伍,夯实育人力量。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组织学管人员培训、开设班主任大讲堂,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活动、推进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凝练“育人故事”等方式,提升育人队伍建班育人的能力。二是“六育润人”,促进知行合一。坚持“六育润人”理念,从心启程,精心谋划六大关键举措——以歌声建校、书香建校、运动建校、美育建校、劳动建校以及心理健康建设为有力抓手,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养成受益终身的优良习惯与高尚品格,促成其知行合一,稳步迈向全面发展之路。三是爱心助学,彰显育人成效。学校通过建立资助工作体系,实施班主任定期回访受助学生及其家长等制度,确保了资助工作的扎实推进和有效落实。在教育部开展受助学生电话抽查中,我校回访满意率100%。在暑假期间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由校领导带队,班主任分成各小组赴商洛、渭南等地,深入贫困学生家中。四是家校联动,凝聚共育合力。分层向家长推送《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等家长读物期刊,开设家长成长小课堂;本年度共召开四次线上家长会并且优化22、23家委会,筹建24级家委会,多方式、多渠道构建家校共育格局,凝聚共育合力。五是“八一”工程,护佑心理健康。通过开设专业心理社团、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测评、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困扰,护佑学生的心理健康。六是多元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精准聚焦学风建设、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大主题,精心策划、成功举办各类主题班团会超30场。标志性成果:在省教研院组织的中职学校“说班主任工作室建设”赛事,获全省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陕西省中职班主任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个。全年两次代表中职学校在全省资助大会上分享工作经验。同时在教育部开展受助学生电话抽查中,我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回访满意率100%的学校。印发了《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育人小故事》。四、凝心聚力:多维发力,共创发展新局。一是示范引领,提升学校声誉。精准帮扶,从完善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加强师资培训、开展专题培训、举办教研活动等方面促进印刷技工学校托管工作取得实效。2024年度学校承办了陕西省技能大赛(中职组)3个赛项、全省中职思政教研中心组活动,3位教师在2024年全省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进行优秀案例展示交流。5月,学校开展了主题为“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职业教育活动周;9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40周年暨第40个教师节庆祝大会,邀请了来自合作企业、联办院校、优秀毕业生、学生家长等100余名嘉宾。学校“双示范”校建设也初见成效,顺利通过省厅中期检查并得到来自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二是育梦职校,升学就业并重。学校圆满完成了2024年度招生任务,共计招生622人(其中与陕职院联办五年制高职122人,初中专500名)。学校为21级122名参加单招考试的学生提供了从志愿填报、考试组织、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为学生顺利升学保驾护航。三是校企携手,开启共赢新篇。学校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2024—2025年校企合作协议”;与尧柏特种水泥集团公司签订“2024年度校企合作战略协议”;承办了“上海三菱电梯西北片区员工技能大赛”活动。邀请中国石材协会、陕西联兴石艺工程有限公司、陕西省清洗保洁协会、西安清洗保洁协会等四家单位来校洽谈“石材维护保养”行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事宜。四是压实责任,筑牢安全防线。年初,学校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通过加强值班值守、设立部门安全员、常规开展安全检查等方式构建校园安全“三防”体系。对全校教职工和临聘人员(包含食堂超市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宿管等)“有无犯罪记录”进行摸排,常规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及演练,提升全校师生防范危险的能力。启动了学校人车分离功能划分、消防设施改造等项目,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建设平安校园。五是改善条件,增强办学实力。积极推进教育强国项目实施,先后完成了不动产权证、规划许可证等证件办理工作,现已做好各项基建准备工作。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的绿化和美化,为教室更换了护眼灯、在食堂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等。通过各项实施,提升了校园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办学实力。六是汇聚力量,增强办学实力。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本年度共计召开8次工会委员会会议,2次教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2023年工作报告》等重要报告,有效地维护了教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以日常活动为抓手,紧紧按照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开展“庆三八系列活动”“关心下一代成长送知识活动”“送清凉”“送温暖”“情暖冬至传承文化”等活动。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凝聚了人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