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5-30 10:04
单位名称 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全市地方志工作规划,指导、审定市级各部门自编的专业志书、大中型厂矿院所志书;二审全市县区志书,终审全市乡镇志书,并指导其编纂工作;整理旧志,收集地情资料。
住所 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
法定代表人 范小战
开办资金 13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22万元 48.66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市方志办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一)志鉴编纂取得丰硕成果。《咸阳年鉴(2024)》及13部县市区综合年鉴全部公开出版,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完成,并将《咸阳年鉴(2024)》已申报陕西省年鉴精品工程。志书编纂工作取得进展,出版印刷《咸阳市地方志志》,公开出版《丝绸之路话咸阳》,组织审读《咸阳市地震志》。稳步推进村镇志编纂工作,出版村镇志32部,终审7部,初审41部,完成初稿50部,其中出版的《渭阳街道志》已申报名镇志。积极推动三轮修志试点工作,不断修订完善《永寿县志》《旬邑县志》篇目大纲。(二)方志资源活化转化取得新的成果。在学校、景点、图书馆等布设完成“方志驿站”26个,智能终端与实体书籍一体布局,构建现代化方志平台。加快推进数字方志建设,建设“志载咸阳”数字化平台,设立咸阳大事、咸阳人物、咸阳艺文、咸阳形胜、咸阳风物5个板块,为读者提供地情综合信息查阅使用服务。强化网上方志资料库建设,以门户网站、方志驿站和“志载咸阳”数字化平台为依托,累计录入网上方志资料库地情数据资料84册,共6949.5余万字。(三)强化方志文化宣传利用。继续办好“志说咸阳”“风物咸阳”专题栏目,讲好咸阳故事,传播咸阳声音,今年发布内容40余篇,受到群众好评。持续开展志书“七进”活动,集中向全市19所学校赠送地方志书籍;举办“地方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向陕西中医药大学赠送地方志类书籍;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开展“方志文化进军营”活动,向官兵赠阅地方志书籍,全年交流交换405册,深入推进介绍宣传咸阳历史文化。加强与省内外地方志机构的交流,广泛收集各地方志文化资源,整理、精选上架各类地方志藏书4850多套(册),借阅资料250套(册),已接待查询人员256人(次)。并为省方志馆面向全市集中征集各类地方史志类资料200余套(册)。(四)强化方志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提升业务能力,举办2期方志大讲堂,聚焦咸阳历史文化和地方志工作发展,邀请专家教授以开阔干部工作视野格局;举办9期方志小讲堂,通过干部思想交流与碰撞,激发工作创新思维。启动咸阳市方志馆建设,目前已完成展陈设计工作,后续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二、取得成果《咸阳市志(1991-2010)》获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咸阳市秦都区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咸阳市渭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彬州市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长武县地方志办公室被评为村镇志编修试点先进单位。《咸阳市地方志志》获得全省年度志书类优秀成果一等奖,《秦都村志·渭滨卷》《丝绸之路话咸阳》获三等志书。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读志用志”活动被评为全省典型。三、存在问题主要是人员力量不足,专业性修志人才青黄不接;面对数字化,实现方志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开发利用、宣传推广力度有待继续加强。改进措施(一)建强方志人才队伍。利用好地方志专家库,积极邀请方志专家参与工作,相互学习、工作互促。健全完善学习制度,“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开展市县两级方志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二)打造研究型方志队伍。坚持开展方志讲堂活动,建立激励鼓励机制,调动干部开展地情研究,推出更多高水平理论成果;支持干部走出去参与方志理论学术研讨,深化与高等院校、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的合作交流,整体提升研究水平。以三轮修志培训为契机,全面提升方志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三)系统推进地方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和国家、省地方志机构的衔接,学习先进地市工作经验,出台规范标准,着力推进地方志工作方式和资源存储数字化、开发利用智能化。五、2025年工作计划强化修志编鉴主业,不断丰富地方志资源。持续巩固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成果,《咸阳年鉴(2025)》10月底前完成出版,13部县市区年鉴年底前全部公开出版。全面启动全市第三轮修志工作,组织开展第三轮修志业务培训,适时召开启动会。持续推进村镇志编修,计划村镇志出版不少于15部。强化数字化赋能,持续推进方志资源活化转化。巩固深化方志驿站建设成果,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功能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新增方志驿站布设点位。加快咸阳市方志馆|渭城方志馆建设进程,完善展陈大纲,积极协调解决资金,加快建成进度。加快推进地方志数智化进程,常态化优化“志载咸阳”服务平台,建成数字方志综合数据管理平台,推进方志数字化与门户网站、方志驿站前端有机结合。持续办好“志说咸阳”专栏,归类发布内容,编纂印刷地情书籍《志说咸阳》。开展志书“七进”活动,以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等为重点,加强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联建,多形式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强化能力建设,持续建强方志队伍。依托中省志办学习培训、高校及专家资源、“方志大(小)讲堂”等,开展全市地方志系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夯实地方志工作基础,提高干部业务水平;制定出台《咸阳市地方志专家库管理服务办法》,管理服务好全市地方志专家人才队伍,发挥好专家学者作用。进一步深化工作联动,加强机关图书室、资料室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与省内外地方志机构交流学习,持续开展志鉴交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