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碑林区> 西安市碑林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西安市碑林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17:21
单位名称 西安市碑林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辖区群众,实现充分就业。贯彻执行就业政策;组织就业援助;开展小额贷款担保工作;负责全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办理就、失业登记;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伍道十字南街长乐坊小区9号楼
法定代表人 安渊博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碑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万元 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97.5万元。一是优化服务流程,效率体验双提升。对创业担保贷款及各项补贴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和精简,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并压缩审批时间,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二是强化政策宣传,营造就业良好氛围。印制人社惠企政策宣传资料,通过“家门口招聘会”等活动,设置政策宣传窗口,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促就业的良好氛围。三是深化企业扶持力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通过“人社工作进园区”等活动,走进企业、社区送政策。及时详细答复企业和个人提出的政策咨询及业务办理进度。对线上系统申报操作困难的大龄群体,帮助其办理申请步骤。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是依托全区50家就业创业服务驿站,积极组织开展了75场就业创业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在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咨询区和企业服务区,全力以赴为社区企业和群众送政策、送指导、送岗位、送服务,得到了辖区企业和群众的好评。二是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打造“铁脚板+智慧板”就业服务新模式。碑林区人社局首创了《铁脚板+大数据服务机制》。“智慧板”是向就业驿站配备稳就业智慧平板50台,“铁脚板”是组织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力量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上门入户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精准服务。两板结合,切实提升就业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该模式被授予了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三是运用“碑林区秦云伯乐动态精准就业服务平台”,积极落实“1311”就业援助。“秦云伯乐动态精准就业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岗位信息库和求职者信息库,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岗位与求职者的精准匹配,提高就业成功率。该平台被搭载入“智慧板”内,通过“铁脚板+智慧板”的推广和实践,我们将“1311”就业援助(至少提供1次就业指导和政策宣传,提供3个工作岗位,提供1个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提供1人就业见习岗位)送入千家万户,2024年累计开展服务9211人次,实现就业1691人次。3.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是政策解读与宣传发动。碑林区人社局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深入学习市人社函〔2024〕59号文件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监管工作的通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申报政策,介绍申报条件、相关要求和管理制度,鼓励各单位积极参与申报。二是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聚焦聚力“八个新突破”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园区情况,上门做技能培训需求调查统计,了解企业需求。坚持以市场需求、就业需求和我区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方向为导向,严格审核各培训机构的开班申请,严防无效、低效培训的发生。三是创新工作方式。今年以来,我区结合“秦云就业碑林站”建设,创新推出了“码上培训”二维码,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和就业服务进社区进行宣传推广,着力服务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培训。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需求,助推企业和求职者实现双向奔赴。4.围绕重点群体,高频次开展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一是高频次开展各项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230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1.6万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万余人次。二是高质量开展大型招聘会。2024年3月24日,我们承办了西安市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邀请西北大学、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502家用人单位参会,涵盖大型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本土知名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设立政策宣传、就业创业指导、岗位推进、人力资源服务等9大专区,提供岗位15840个,启用“秦工零工”数智化平台,通过大数据统一整合、岗位推送智能化“撮合”,最大程度满足供需双方需求。同时,在线上为求职者释放就业岗位2.4万余个,线上参与人数达4.6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600人次、各直播平台触达人群超过128万人次,是近年来我市举办的最大规模招聘活动,活动得到了多方媒体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积极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共发放创业贷款2797.5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0笔共计2364.5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7笔共计433万元)。扶持创业项目涵盖民宿、餐饮、制造、批发零售和文化传媒等多个行业,直接扶持创业人数27人,带动就业人数达39人。2024年共审核通过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40家企业,909人,共计2658447.95元;审核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869人,共计3798600元;审核通过青年人才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人,共计15914.22元;累计审核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生一次性就业补贴93家,合计481人,发放补贴96.2万元;累计审核用人单位招用人才驿站社保补贴4家,合计4人,发放补贴6.0764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4.5万元。全年累计开展就业援助服务9211人次,实现就业1691人次。我区共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共141期,培训人员5917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共136期,培训人员5695人,涉及工种有电子商务师、电工、健康照顾师、互联网营销师、茶艺师、动画制作员、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广告设计师等热门工种。创业培训共10期,培训人员222人。就业创业培训中大学生3961人,农村转业劳动者1604人,辖区登记失业人员282人,退役军人70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目前我区第三产业占比持续增高,面临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依旧突出,主要表现为“一高一低”,即金融、科技等高学历、高素质的岗位需求高,餐饮、外卖等低门槛、低收入、保障不完善的岗位需求低。但全区重点群体主要以预期高、工作经验少的高校毕业生和年龄大、生活水平低的登记失业人员为主,岗位供给和就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压力较大。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惠民生,推动就业创业扩容提质。充分发挥全区稳就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坚持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工作思路依托全区三级联动就业服务体系,用好用足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工具。紧盯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持续开展人才夜市、直播带岗等促就业活动。高频次开展“社区岗位直通车”等家门口就业活动,持续推进全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力争就业指标超额完成。2.提标准,健全就业服务多元链条。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家门口就业驿站,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效。聚焦全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高频次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大力提供就业岗位。建立“政校企职业技能培训联盟”,搭建“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链条,创立订单式培训模式,开展养老护理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绩效情况:无2、受奖惩情况:无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1、接受捐赠资助情况:无2、使用情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