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蓝田县>
蓝田县文物管理所
蓝田县文物管理所
发布时间:
2025-05-29 15:33
单位名称
蓝田县文物管理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保护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的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展览、复制与修复及相关研究;文物的出版、考古发掘。
住所
蓝田县蓝关镇县门街6号
法定代表人
李超
开办资金
11.8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蓝田县文物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35万元
12.55万元
网上名称
蓝田县文物管理所.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蓝田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文物安全管理工作1.持续抓好馆藏文物安全始终将文物安全工作视作重中之重,牢牢摆在首要位置。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及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文物库房时刻处于严密监管之下。在库房管理方面,采取保管员双人双锁的严谨举措,强化责任落实,同时,一丝不苟地做好白天与夜间的巡查工作,切实将交接班制度执行到位,杜绝任何管理漏洞。此外,加大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检查频次与力度,定期维护、检测报警、监控等关键设备,保障其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得益于这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措施,过去一年,我所实现了馆藏文物零事故的良好局面。2.筑牢田野文物安全屏障秉持着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坚持每季度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开展至少一次全面巡查,坚决杜绝巡查工作浮于表面、留有死角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相关问题,务必在第一时间按程序上报,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全力以赴守护我县境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筑牢田野文物安全防线,积极主动与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展开紧密的联合巡查行动。在跟进三里镇马河村窑沟小组耕地内墓葬被盗掘案时,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协同发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有力打击了文物犯罪活动,切实为田野文物营造了安全稳定的保护环境。共刷新和新增田野文物标志碑36处,全年完成文物点位巡查259次。3.群众文保员管理不断优化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我所着力提升群众文保员管理水平。一方面,设立群众文保员岗位,并明确、公开各文物点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让文保员清晰知晓自身职责所在;另一方面,借助微信工作群和长城文保系统等便捷工具,对文保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同时,通过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不断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提高群众文保员队伍的专业性与执行力,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守护文物的强大力量。(二)加强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秉持开放共享、互学互鉴的理念,主动邀请长安区田野文物保护所所长一行莅临我所进行交流指导。双方围绕文物保护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管护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入且富有成效的探讨与交流。通过交流活动,不仅成功实现了两地文物资源的互通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切实提升了双方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专业能力与管理水平,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跨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与蓝田县人民检察院、蓝田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联合开展“寻访文物古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活动,共拍摄宣传视频10期。(三)不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秉持“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的培养。邀请专业人员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以及组织应急安全演练活动。通过形式多样、贴合实际的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防火意识,显著提升了全体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消防器材,在关键时刻能够保障文物及单位场所的安全。(四)扎实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全力以赴配合专业团队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其中。以拉网式的细致方式对区域内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针对新发现的以及已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展开全方位的复核工作,并及时对文物信息进行更新完善,力求为后续的文物保护、研究与利用提供最为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撑。二、取得社会效益我所与蓝田县人民检察院、蓝田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联合开展“寻访文物古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活动,通过视频和动画的形式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增强公众对文物知识的了解,激发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三、存在的问题1.资金短缺。我所文物库房为县政府临时用房,全年办公经费仅有2万元,无法满足文物保护、征集及开展相关研究的需要。2.文物管理需要考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鉴定等多领域专业人才,人才数量不足,且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升,对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掌握不够充分、准确。四、整改措施1.积极联系上级文物部门,结合我所实际,制定文物保护立项方案,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馆藏文物和田野文物的绝对安全。2.持续做好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安排干部职工多参与文物调查、保护修缮、展览策划等实际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操作能力。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保障好馆藏文物和田野文物安全,加强群众文保员管理;通过宣传视频制作等方式加强文物宣传展示;积极参与业务交流合作,为我所的文物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拓宽干部职工的知识面和专业视野;落实好第四次文物普查后续工作并加强成果运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