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预防控制;疾病监测;疾病防治与研究;卫生监督与监测;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防疫培训与技术指导。为大众身体健康提供卫生监督保障。卫生监督综合管理,卫生许可申请受理与组织审核;工程卫生监督;信息收集及报告;卫生法律法规宜传;业务培训。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百米大道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白瑾 | |
开办资金 | 115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59.35万元 | 728.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公益 | 从业人数 9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疾控专业能力不断增强。认真落实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对13所学校实施免费结核病筛查,全市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1020人,发病率为44.98/10万;艾滋病防治各项指标稳步提升,治疗率首次达到96.12%;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2023年同期相比,发病率下降22.44%,死亡率下降18.56%。组织卫生应急演练4次,联合9个县(市、区)首次开展了白纹伊蚊扩散和地理分布专项调查,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扩增至70项,首次自主完成183家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任务,完成660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样和68个城区饮用水、345个农村饮用水监测点枯水期和丰水期监测任务。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省级9个。二是卫生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开展了“蓝盾护航”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卫生监督专项行动和“开心学”校园卫生专项治理、“放心游”重点公共场所专项整治等“六大专项”行动,共查处案件301起,罚款79.4万元。全力推进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遴选161名疾控监督员进驻235家医疗机构开展工作。三是健康科普宣传不断加强。在延安融媒体制作宣传科普节目23期,延安日报刊登健康知识45期,开展卫生宣传日活动26次,刊发科普文章40余篇。二、取得成效。一是预防接种科学规范。认真开展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扎实推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工作。二是重点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2023年同期相比,发病率下降22.44%,死亡率下降18.56%;三是慢性病管理质量稳步提升。启动了志丹县、延川县、洛川县全国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省级9个。四是地方病防治措施全面落实。组织实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三年专项行动”,以监测全覆盖和患者治疗管理为重点,持续做好病情监测、病人救治及健康管理工作,消除碘缺乏、大骨节病、克山病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中毒。五是检验检测和监测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开展各项检验检测工作,按时完成了城市、城乡饮用水卫生检测、地方病检测、艾滋病筛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基因测序等任务。六是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全市14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部署安装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已于国家平台接通并进入对标转码阶段。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高层次人才队伍不足。从2022年开始高层次人才招聘均因涉改未允许参与,建议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尤其对预防医学专业进行校园招聘。2.应急处置能力薄弱。由于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应急装备、实验室仪器短缺且老化严重,业务拓展严重受限,建议争取财政经费支持。3.卫生监督信息设备落后。现有卫生监督执法设备更新滞后,全过程服务器停止运行已超半年,制约了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建议充分利用国家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资金,更新监督执法设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按照“融合、达标、提升”工作思路,全力推动疾控监督各项工作提质增效。1.加快“1项改革”。加快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全面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实验室检验检测、卫生监督执法办案等方面专业能力,达到“技术与执法”有机融合。2.强化“3个提升”。一是强化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快速反应和科学高效处置能力。二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争取2025年底,各县(市、区)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43项常规指标。三是强化卫生执法能力,创新卫生执法模式,规范执法行为,采取部门联动、县区交叉的执法模式,进一步强化监督执法力度。3.抓好“3个巩固”。一是巩固免疫规划管理,以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做好免疫规划管理,保持疫苗较高的接种率,确保全市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处在较低水平。二是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三减三健”、控烟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是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以地方病防治“十四五”规划为指导,持续做好病情监测、病人救治及健康管理工作。4.加快“4个推进”。一是推进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更新应急预案、方案,保障防控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演练。二是推进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督促检查医疗机构工作,推动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抓好中期评估。三是推进医防融合机制,协同开展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有害生物馆建设等工作。四是推进科研学术工作,以无锡疾控交流学习、武汉大学公共学院继续教育、省疾控流行病学人才培养等为支撑,持续提升学术科研水平。5.夯实“5个重点”。一是夯实重点传染病防控。按照专病专防策略,全力做好结核病、艾滋病、出血热、麻疹、布病等重点传染病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特别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高风险区域的防控。二是夯实卫生监测工作,统筹推进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营养监测、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食品风险监测等工作,按时完成国家双随机任务。三是夯实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全市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监测自主完成率达85%以上,全市中小微企业帮扶不少于20家,依法依规做好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四是夯实综合卫生监督。继续开展“蓝盾护航”和“开心学”“放心游”等卫生监督执法行动。五是夯实健康科普宣教,以“延安疾控”公众号为平台,多样化开展线下线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