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周至县>
周至县西周初级中学
周至县西周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
2025-05-29 14:37
单位名称
周至县西周初级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周至县终南镇豆村北
法定代表人
王博
开办资金
1591.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49.38万元
1933.88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9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9月进行了法定代表人、举办单位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具体业务。(一)突出立德铸魂,构建德育共同体。1.坚持每周一升国旗制度和主题班会制度,观看爱国主义影视、诵读经典诗词以及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养成教育常态化。积极上好开学第一课,扎实开展以队列队形训练和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入学教育;经常性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检查、文明礼仪教育;结合“五项管理”强化对学生手机的管控,利用主题班会和大型集会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3.扎实推进正念正行课。不断完善正念正行课的理论体系和活动载体,建立规范、完整的课程流程,使正念正行课成熟化、体系化、特色化,实现对学生正心、正念、正行的教育目标。4.积极开展课后服务。依托书法社团、数理超战棋社团、合唱社团、跳绳社团、朗诵社团、象棋社团、器乐社团等学生社团开展课后服务,为学生搭建展示青春风采和艺术才华的平台。(二)研训并举促成长,深化科研强队伍。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培训工作。利用暑期政治学习、教职工例会举办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细化师德考核方案,签订师德承诺书,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鼓励、支持教师先后参加了2025年中考研究与课堂教学变革专题培训、师德师风专项培训、校本研修引领培训、新教材新课标培训等多个项目的培训。2.实行集体备课,开展公开课活动。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思路,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以具体课例为载体,以一课多论、交流反思为抓手,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开展全员公开课、精品示范课展示活动,通过听课、议课、磨课以及评价交流使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1.抓好常规,夯实基础。实施年级组长包级制、领导成员包班制,坚持包级领导下班听课,实现以导促教;认真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跟进教学进度。2.提弱科补短板,进行多元培养。开设培优课堂,补齐尖子生短板,提升尖子生的学习竞争力;利用课外活动,开设学科提升加油站,由专任教师对学生答疑解惑。3.对标中考,强化措施,制定中考复课计划,召开九年级备考研讨会,使复课工作走心、走实、走细。4.开展体劳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两操一课”中引入跳绳操,开展篮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开设劳动课,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把书法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举办书法讲座,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4年我校荣获周至县2023—2024学年度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周至县模范职工之家、周至县2023—2024学年度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单位、周至县卫生示范校园、周至县教科系统第二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一等奖、周至县“125”创建活动先进集体,2024年中考前一百名9人,600分以上17人,普通高中录取249人,上线率再创新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实、宽广,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需继续提升。本年度,老师们学习新技术、使用新设备的能力不断更新,但还需要更进一步。(二)文化建设趋于成熟,还需要完善。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以“爱”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构想在物质呈现方面趋于成熟,还需要更进一步深入人心。(三)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有待多样化提升。四、改进措施。(一)继续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二)以“爱”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在物质呈现方面已经完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让“源爱育人,求变发展”的办学理念走深走实;(三)发挥学校党支部、团委、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各项教职工业余活动,丰富教师课余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落实新战略发展思想,让“源爱育人,求变发展”的办学理念走深走实;(二)完善教科研奖励机制,建立起业务过硬的教科研队伍;(三)创新“大德育”课程体系,创建新时代条件下的德育共同体;(四)开展新中考模式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探索与调研。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荣获周至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周至县模范职工之家”、周至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单位”、周至县“卫生示范校园”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