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鄠邑区> 西安沣京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西安市鄠邑区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西安沣京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西安市鄠邑区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05-29 14:35
单位名称 西安沣京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西安市鄠邑区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管理保障。园区规划、管理、开发;园区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
住所 西安市鄠邑区丰三东路245号
法定代表人 王鹏涛
开办资金 4782.6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40.93万元 9038.6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土地遗留问题处置情况。完成金叶、迈拓等7宗410.82亩土地出让工作,上缴土地出让金1.55亿元;完成3批次980.5亩土地征收工作;完成2批次土地报批组卷工作;完成棚改北区75.66亩《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完成51亩土地报批,并取得省市区三级批复。(二)招商引资开展情况。全年共落实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43.5亿元。建立健全“1+4+N”的政企联动招商工作机制,共招引租赁项目35个,租售面积共计约10.66万平方米,年度投资额约5.78亿元。(三)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全年共开展专项检查12次,检查企业388户,发现一般隐患1240处,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加强学习培训,组织召开安全培训会11次、专题培训会12次,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三是抽调13批次150余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安全、消防、环保交叉检查。(四)大气污染防治情况。一是加强日常巡查检查,邀请省市专家对重点企业及子站周边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整改意见;二是推进重点涉气企业绩效升级,完成C级升A级企业评审1户,C级升B级企业评审2户,D级升C级评审1户,绩效引领性企业评审1户;三是积极谋划包装园区中水回用、集中供热、VOCs“绿岛等项目。(五)基础配套建设情况。一是加强园区市政设施和道路的检查和日常维护,共发现安全隐患13次,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协调鄠邑建设集团对振兴路、丰五路等路段进行更新维护,修补路面约2100平方米,安装围挡及绿皮约5500平方米,确保各项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六)棚改项目建设情况。一是加快沣京棚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积极主动对接国开行,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工作;二是督促鄠邑建设集团加快棚改剩余9栋安置楼建设,计划2025年9月份全面建成,12月份完成回迁任务;三是积极化解棚改信访案件,共处理信访案件6宗、行政诉讼案件8宗,成功化解省市交办案件2宗。(七)企业服务保障情况.一是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完成21户规上企业、32户高新技术企业、5户“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工作;二是完成金缠圆等30户企业办理项目备案审批工作;完成海泰克生物等47户企业办理工商注册工作;三是全年发布招聘信息共计18次,推荐劳动用工和就业岗位1560余个,实际就业人员850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园区产值136.3亿,同比增长10.35%;税收7.45亿,同比增长4.93%。新增规上企业21户、高新技术企业32户、专精特新企业5户。园区荣获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综合发展先进单位,在全省114个园区中排名第四;在全省41个工业型主导开发区集约评价中位列第二。三、存在问题一是传统产业比重大,涉气企业较多;二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足,转型升级困难;三是产业聚集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类企业,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研学基地,促进技术转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从政策咨询到项目申报全流程服务;三是深化企业服务保障,按照园区产业定位,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引进“链主”企业及其配套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培育企业梯度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板块,做强产业基础,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增强发展动能;二是强化优势产业项目招商,培育优质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核心技术项目;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协助企业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夯实环保工作基础;五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企业服务配套能力和生产生活要素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