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行政审批技术保障中心

周至县行政审批技术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14:33
单位名称 周至县行政审批技术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行政审批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服务。行政审批事项的现场勘验、专家评审、验收;负责行政审批信息化;审批数据统计与报送、分析及应用。
住所 周至县太白北路与环城北路交汇处西南侧
法定代表人 方栋梁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2万元 3.4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加强业务知识学习。2024年,踏勘办件量由2023年的328件增加到443件。面对业务量的上升,中心采取了定期学习、分组踏勘的办法进行有效应对。一是每月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学习,对不同事项的踏勘要点进行梳理,通过相互提问加深学习效果;二是采取分组踏勘的方式提升踏勘效率,同时派出两个踏勘小组进行勘验,面对不同事项,踏勘小组成员定期轮换、交换学习,使每位干部都能熟悉相关事项的业务。(二)落实各项制度工作。一是工作留痕。根据踏勘工作流程图与审批科室做好对接,对流转资料、协调踏勘、勘后反馈、返还资料的全过程留痕管理,所有工作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保存,每周定期形成踏勘评审情况台账,确保每一个业务可查可追溯。二是落实制度。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按照《全过程依法踏勘实施办法》进行踏勘并按照踏勘实际情况填写《周至县行政审批踏勘结论表》。(三)严格执行踏勘评审标准。截至目前,已受理踏勘任务462件,涵盖了林业、农药、医疗、教育、养老等多个领域,完成符合条件踏勘任务443件,不符合退回19件,云踏勘28件,勘前指导14件,办结率100%。每次踏勘都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地记录现场情况,形成详细的踏勘报告,为后续的评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确保踏勘结论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四)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与审批科室、城管局、教育局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解决踏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五)做好秦岭北麓核查把关。面对审批过程中出现的涉及秦岭北麓的企业,踏勘评审科高度重视。一是加强学习。科室全体人员对《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重点保护区产业允许目录》《秦岭一般保护区产业限制目录》《秦岭一般保护区产业禁止目录》进行了多次集体学习。二是强化沟通。加强与秦岭保护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获取掌握秦岭生态保护区内相关管理政策、地域信息变动情况。三是联合踏勘。与秦保部门业务人员积极联络,对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地址核查,并留存相关工作资料。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实现“云踏勘”服务模式,助力审批跑出“加速度”。一是出台了两批“云踏勘”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批服务事项10项,第二批服务事项8项,共18项,2024年采取远程视频方式“云踏勘”28件。二是制定周至县技术保障中心踏勘评审科近期计划踏勘任务表,提前谋划,统筹合作。三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优势。线上依托“云踏勘”系统,与群众进行视频连线,面对面解答企业群众咨询需求。线下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提前介入,先行指导问题整改,将端口前移,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各项许可的现场勘验,确保现场勘验工作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二)推出勘前指导“精准把脉”,助力现场勘验“一次办”新模式。通过勘前指导,帮助企业提前了解踏勘要求,减少企业的整改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2024年勘前指导14件。目前存在的问题。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工作中,对“云踏勘”系统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勘前指导服务的数量还不够多。四、改进的措施。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对策:开展“云踏勘”业务知识培训,通过老带新、手把手教学等方式,帮助全体干部掌握“云踏勘”系统操作方法,并集体学习“云踏勘”服务事项清单,提高业务水平。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以提高踏勘评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团队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为各类踏勘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二)目标任务。一是将平均踏勘评审时间较2024年缩短3%,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现踏勘评审结果的准确率达到99%以上,减少错误和纠纷。三是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形象。(三)重点工作。一是要持续深化对“云踏勘”系统的应用。对“云踏勘”工作台账进行定期梳理,提升云指导服务数量,并进一步探索“云踏勘”系统在评审中发挥的作用。二是要持续提升业务水平。面对业务量的上升和服务内容的增多,新的工作形式对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踏勘评审科要高度重视这一现状并作出积极应对。三是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的协同性和连贯性。(四)主要举措。一是加强相关学习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要求全体干部对不同事项的踏勘要点、相关政策性文件、相关条例、“云踏勘”系统操作流程都能做到熟知熟用。二是要强化责任制。要明确职责、责任人与时间节点,确保工作质量稳步上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