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互联网信息中心

西安市鄠邑区互联网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14:30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互联网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优化网上舆论环境,加强网络监督管理。负责全区互联网信息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北街11号(原甘亭工商所院内)四楼
法定代表人 张阳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8万元 1.2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2024年7月11日办理了法定代表人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发挥传播优势,做强主流思想。2024年,投稿中省市网媒共发稿693篇,其中中央168篇、省级462篇、商业63篇。向《鄠邑重要情况》报送信息共计121条,采用82条;向“网信西安”“网观西安”共计报送信息204条,采用163条。“鄠邑宣传”微信公众号共发稿2000余篇,总阅读量超365万;“鄠邑融媒”抖音号总浏览量超过3亿次。二是建强工作队伍,提升能力水平。夯实网评队伍数量,优化队伍管理模式,修改完善《全区网宣队伍管理细则》,择优组建了200人“记事本”队伍,共完成各级网评任务400余次,反馈任务截图30万余张。三是强化媒体对接,唱响城市品牌。先后承接“诗情画意和美鄠邑”2024年驻华外交官鄠邑行主题活动、“绿水青山踏歌行三秦大地生态兴”2024美丽中国·看陕西网络媒体采风活动、2024双城记——“‘诗’接千载赋活新生”传承文脉主题城市对话活动、汉水北上·润泽三秦”引汉济渭工程主题宣传活动、“提新向质,数读西安”——西安数字城市网络宣传走访活动等主题网宣活动,全网总浏览量达千万+。联系对接陕西网对我区农民画家张青义、秦托邦数字游民社区主理人荆雨轩进行人物专访报道;联系对接江苏省荔枝新闻对我区蔡家坡村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进行专题报道。四是丰富网络文化,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组织开展2024年“网络中国节”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开展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其中“网络中国节·春节”“网络中国节·元宵”等活动,全区在PC端和移动端共开设专栏82个、互动环节开设的话题、超话数量1475个、融媒体产品数量671个,融媒体产品阅读量达到400万+。发布图文视频270余条,全网阅读量800万+。五是加强巡查整治,确保清理规范。持续推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工作,全区73家单位各类工作群由302个下降至72个;通过网上巡查,发现反馈并督促整改50余条“固定词语表述错误”存量信息和10余条新增信息,以及美篇(简篇)账号、“僵尸账号”等问题线索,有力提升全区账号安全管理水平;制定《鄠邑区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卷调查》,随机走访区级部门和下属单位、社区征集问题线索,确保工作群清理规范工作走深走实。六是树立舆情意识,提升应急能力。邀请人民中科舆情分析师王轶来我区开展舆情应对处置专项培训。机关干部7*24小时应急值守,加强网上信息监测,全年共向区级有关部门发送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提示12份,参与30余次重要时期、重大工程实施、重要政策发布前舆论风险评估。共向区委、区政府报送舆情专报80余份、月度报告12份,向涉事单位发送《网络舆情转办单》1000余份,协调删除不实、敏感信息600余条,删除负面不良评论4000余条。稳妥处置“冰晶顶2人遇难”“麦张寨火灾”等重要敏感舆情。回复西部网民生热线栏目网友问题50余条,回复率为100%,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七是深化生态治理,清朗网络空间。开展“清朗”“净网”“清风”“剑网”等专项行动,加大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对“秋叶线雷霆”等发布不良信息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关停处罚;对“曙光路”“檬柠加醋心更酸”“秦岭”“夜极限”“孔老三”等发布不实信息的社交媒体账号进行禁言处罚;对我辖区发布不实摆拍视频的抖音账号“房产刘亦菲”所有人进行批评教育,对辖区内5名长期蹭炒负面热点的网民进行电话或现场谈话教育;配合公安鄠邑分局办理的“利用AI洗稿造谣”“女子给同事下药”案件,被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发表并作为典型案例。八是加强排查预警,及时化解风险。2024年向相关单位发布网络安全预警提示3次,整改完成上级通报的网络安全风险隐患2次,整改率为100%。联合区卫健局指导区中医医院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提高网络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开展网站基础管理专项治理行动,梳理排查问题网站4家并移交公安网安进行行政处罚;对发现无法访问且未取消备案的网站通过电话联系核实情况,督促相关企业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有力提升全区账号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加强新媒体账号登记备案工作,动态更新管理台账,完善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机制,领导管理全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加强网上监督管理,强化网络安全应急保障和风险提示,明确了网络舆情区级分管领导牵头处置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涉事单位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全区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排查整改网络安全和网络舆情风险隐患。开展了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并组织了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有力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三是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成效,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助力全区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三、存在问题一是机关执法经验欠缺,执法能力还不够强,各执法部门之间协同联动作用发挥还不够。二是承接上级网宣活动较多,主动结合我区发展实际创新谋划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还较少。三是个别单位由于缺乏懂网络、懂安全的年轻干部,一些基础性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都难以落实到位。四、整改措施一是做好网络行政执法统筹协调,加大网络法律法规和行政法学习培训,用好网络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会同公安、文旅、市场等涉网监管部门加强会商研判,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二是围绕加快“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做好网上主题宣传,加强与中省市主流网络媒体交流合作,争取具有重要影响的网络宣传活动走进我区。三是推进全区舆情应对处置技能分级分类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升全区各单位网络舆情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持续推进全区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市级乡村建设样板村出亮点。二是加强全区网络安全基础管理,督促指导各重点单位加强日常巡查,筑牢我区网络安全防线。三是持续加强网信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同兄弟区县的交流学习,加强同驻地高校、互联网企业的互动交流,提升网信干部队伍专业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