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指导中心

周至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14:16
单位名称 周至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服务。负责辖区内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巡查、智慧化监管平台运行管理;配合组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宣传教育和培训。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
住所 周至县陈河镇三兴村
法定代表人 张晓峰
开办资金 114.3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95万元 77.0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秦保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不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全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明确责任,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大巡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截止目前,指导中心和县网格办累计巡查160余次,专职及兼职网格员累计巡查64718次,巡查人数8232人次,巡查点位9044个,通过《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平台综合管理系统》上报“五乱”案件871起。(二)开展无人机巡查,织起“五乱”防控的“天网”。全年来,无人机巡查飞行频次2571次,飞行时长778.41小时,飞行总里程33628.3公里,通过无人机发现“五乱”问题28个。(三)省、市问题图斑核查情况。全年来,累计收到市问题图斑线索178个,其中一期15个、二期28个、三期34个、四期10个、五期3个、六期2个、七期43个、八期21个、九期8个、十期14个,已全部完成核查;累计收到省问题图斑7个,已全部完成核查整改。(四)抓好智慧控山建设。今年来,进一步优化提升智慧秦岭监管平台系统,对“五乱”问题做到了实时监测,实现全程监管。(五)密织秦保网格,完善队伍建设。目前,我县共有专职网格员74名,四级兼职网格员104名,成立了1个县级+12个镇级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其中山区四镇专职网格员实行集中办公)。(六)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强巡查监管力度。专职网格员按照“全年巡查不间断、岗位不空缺”制度,全部派遣至县、镇两级网格办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各级网格员“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有力地确保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七)重视保护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彩页、线上微信群转发、线下入户动员等方式,持续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工作,借助“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楼观台二月初十古庙会、三月初十青山古庙会等重要活动,向群众发放手提环保袋、日历画张、《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动员广大群众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切实营造了“保护秦岭,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八)强化网格员培训,提升队伍素质。组织召开专职及兼职网格员专题培训会、内外勤培训会共计10余次。培训中对网格员的日常巡查情况及巡查记录本填写注意事项、案件上报流程、网格巡查时间、在线率、巡护轨迹及里程上报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通过学习,进一步健全了网格化管理机制。(二)通过培训,强化了各级网格员业务能力,夯实了网格化管理工作基础。(三)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营造了浓厚的秦岭保护氛围。三、存在问题。(一)个别村级网格员监管能力不强,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及质量有待提高。(二)仍有部分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没有切实树立主人翁意识。四、改进措施。(一)持续加强对各级网格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巩固更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库,提高网格化工作效率及质量。(二)开拓多元化宣传渠道,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扩大宣传范围及群体,让更多群众知晓并主动参与到保护秦岭中来。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深入学习关于秦岭北麓问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投入到秦岭保护工作中。(二)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强化网格化管理水平,常态化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日常巡查工作,对“五乱”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确保实现“常态巡山、网格管山,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努力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守住前期整治成果。(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利用微博、LED、宣传月等传统方式,综合利用网格微信群提高宣传的精细度,继续深入宣传《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真正实现人人都是秦岭生态保护卫士的良好工作局面。(四)用好数字管控平台。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用好数字秦岭管控平台,实时跟踪,充分发挥“人防+技防+物防”优势,做到在线监管+实地巡查相结合,实现智慧管控全域覆盖,及时发现并严厉整治“五乱”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