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制定了《周至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站管理制度》,明确了行政办公室、推广股、补贴办公室、财务股等职责,进一步完善了职工考勤、单位内部考核等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管事管人,确保了各项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2024年根据省、市、县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按照“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兑付方式,积极做好补贴办理、机具核实和资金兑付相关工作。按照省、市、县农机化生产工作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各项生产服务工作。及时制定2024年“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实施方案。3、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玉米秸秆青贮、玉米免耕硬茬播种、小麦宽幅沟播和果树枝条粉碎等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机具。4、全年共实施农机化项目6个,其中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5个,按照项目要求,及时制定了各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现项目已全部按照方案实施完成。一是省级农机化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项目。在周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举行陕西省猕猴桃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田间日”现场演示活动,省、市、县相关领导、农机化产业体系专家教授和全省猕猴桃及果业生产重点县农机推广站以及周至县猕猴桃示范园区和种植户代表等共100余人参加了活动。展示机具75台(件),专业技术人员详细讲解杂草割除机械、高效植保机械、收授粉机械等新型农机装备的使用场景和技术特点。30台机具开展了猕猴桃果园栽植挖坑、智能植保、遥控除草、节水灌溉、中耕施肥、采摘搬运、枝条粉碎、防灾减灾等生产关键环节作业演示,受到省市好评。二是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按照项目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计划投资9.98万元,用于修缮办公用房屋顶、修缮单位大门13704元、购置办公服务设备等共9.98万元,该项目已通过验收。三是果业及设施蔬菜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项目。采购中耕、除(割)草、植保和粉碎还田等生产管理重点环节作业机械6台,组织开展果业及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作业,辐射周边果业及设施蔬菜产区,带动全县果业及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四是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依托自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终南镇马蓬村建立了1千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田,积极宣传、推广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青贮、枝条粉碎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印制和发放技术资料2000多份,出动宣传车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巡回检查,县域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7.2%。五是农机现代化新型装备建设项目。购置播种机和植保(施肥)无人机共11台(架),其中:小麦宽幅沟播机具7台、玉米“5335”增密播种机1台、植保(施肥)无人机3架(T60型2架,T25型1架)。六是粮食烘干装备建设项目。采购日烘干能力为100吨的粮食烘干设备2套,设备分别投放到尚村镇晋水村和终南镇马蓬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024年实施完成中央补贴资金645.9968万元,受益农户5212户,补贴各类农机具5492台(件)。2、农忙期间共投入各类作业机具4230台(件),引进外援机车240余台(件)。夏季完成小麦收获面积15.5万亩(机收15.07万亩),玉米播种14.7万亩(机播13.97万亩),秋季完成玉米收获面积14.7万亩(玉米机收13.5万亩),机耕14.72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4.05万亩,其中小麦宽幅播种7.6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33%。3、举办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会3场次,共培训农机手和农户150多人次,共发放技术宣传资料3000多份。全县完成小麦、玉米收获面积分别为15.5万亩、14.7万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以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为主,其中小麦秸秆还田面积为14.95万亩,小麦秸秆捡拾打捆面积为0.12万亩,玉米秸秆粉碎还田14.1万亩,青贮0.2万亩,县域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7.2%。4、通过6个项目的实施,明显改善现有服务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了猕猴桃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农产品溯源。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1、存在的问题:一是单位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需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二是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存在缺口,无法满足当年购机户补贴需求。2、改进措施:一是对单位干部职工开展业务知识的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单位整体业务知识水平,加快单位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二是积极向省、市争取足额补贴资金,满足农户购机需求。3、下一步打算:以“全程、全面、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目标,积极实施农机化项目,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1.农机购置补贴。加大补贴政策宣传力度,严格按照实施程序各环节时间节点要求,公开、公平、公正的完成补贴申报、机具核实、信息公示、资金兑付各环节工作。2.积极申报与实施省、市农机化项目。3.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依托农机化项目和购机补贴政策,积极考察引进适宜本地农业生产的各类机具,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农户购置新型作业机具的积极性,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果园全程机械化、小麦宽幅沟播、玉米5335播种、植保无人机等示范作业,提升推广应用面积。4.农机化生产服务。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机大户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不断壮大完善农机作业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三夏”、“三秋”期间各项信息服务工作,确保农机耕、种、收机械化生产作业顺利有序开展;做好机收减损宣传培训、质量监督、数据测定等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增产增收。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政策和技术宣传工作力度,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巡回检查、演示培训。在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小麦秸秆捡拾打捆和玉米秸秆青贮作业面积,提高秸秆利用效益,确保县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