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新城区> 西安市新城区政务服务中心

西安市新城区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14:08
单位名称 西安市新城区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居民提供“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优质服务。负责区政务服务大厅和窗口的日常管理;对垂直管理部门和其他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行政审批和服务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对窗口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管理和绩效考核;受理对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效能等方面的投诉;负责网上政务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开发、管理和维护;负责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街道、社区开展政务服务工作;对企业群众提供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代办、帮办
住所 西安市新城区韩森路287号
法定代表人 张倩
开办资金 74.5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5.55万元 89.95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驿站建设工作。打造“心诚驿”政务服务驿站品牌,以“4区1站1沙龙”为建设思路,建设完成“幸福林带·秦创智谷”政务服务驿站、“艾米新空间”2个政务服务驿站,为新城区重点经济板块“幸福林带”板块、“解放路”板块的重点招商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及周边企业、商户提供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事项的查询办理,实现企业不出园区楼宇“就近办”。驿站建设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前三季度在市局考核中均位于第一序列。2.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定并下发《新城区政务服务场所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汇编》《新城区政务服务分中心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新城区基层便民服务场所建设运行标准化指导意见》,统一服务标准,确保全区各政务服务场所按照统一要求提供规范化服务;组织召开新城区“三级”(区、街道、社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推进会,实现政务服务整体联动。同时,通过“一体化”管理方式,加强对各分中心、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15分钟圈)的工作指导和督查,稳步有序推进我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开展。3.做好政务大厅服务工作。一是创新回访机制,助力政务服务。制定出台《新城区政务服务大厅回访服务制度(试行)》,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群众办事真实情况,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开展业务回访517次,对于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症下药”,将办不成的事变为办的成的事,确保群众顺利办结业务。二是深入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深入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创新“三多三全”工作机制,制定全区活动方案,持续推动区级政务服务部门及街道主要负责同志走进政务服务一线,将在办公室“处理问题”转变为到窗口“自我挑刺”,助力“走心”服务换来“暖心”体验。今年以来,已组织39个区级部门和街道开展活动,累计接待办事企业群众423人次,受理业务73件,体验64项办理事项,发现并解决问题41个。同时,创新推出后台科室“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局科室工作人员化身一线窗口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事项收件和受理环节,进一步提升受审前台后台的密切协作,今年以来,今年以来,后台科室累计接待办事企业群众1800人次,受理业务658件。三是“周末不打烊”,服务“不断档”。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共梳理推出三批235项“周末不打烊”服务事项,设置办事网点3个。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周末不打烊”在办理企业群众中的知晓度,让辖区更多企业群众享受到政务服务“周末可办”的便利高效。今年以来,全区各类政务服务场所已累计办理“周末不打烊”事项4053件次,服务企业群众7278人次。四是推进“通办”事项,畅通异地服务。依托“跨地区通办”政务云平台、一体化全市通办系统,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街道、社区办理,实现在全区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目前我区已落地实现“全市通办”事项731项和“跨省通办”事项389项。今年以来,区街两级政务服务场所累计办理“跨地区通办”业务53102件。五是多措并举全面推广“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依托“西安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平台,为企业开展中介服务活动提供全程网办便利渠道。截至目前,新城区累计审核入驻各类中介服务机构64家,完成成交项目18笔,交易金额365余万元。4.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工作。打造“快审批+帮代办”“五类”帮办模式,紧密围绕企业群众服务需求,以帮代办服务为抓手,通过“审前辅导、帮办领办、全程代办”3种服务方式,联合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持续对接,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今年以来,累计通过上门、电话、微信等方式主动对接项目单位420余次,共为23个建设项目提供代办服务,委托代办事项74个,助推百度智慧中心、中建西北创研中心、新城区丝路电商产业园、西安耕雨医院等重点项目早落地早达效。5.开展特殊群体上门帮办。组建由区、街、社区350人组成的三级帮办团队,通过“西安帮办”小程序线上支撑,帮办团队线下服务,主动走访、上门帮办,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就可办理相关事项。服务推广以来,全区各街道已通过线上、线下、电话等多种受理渠道,累计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办服务11030余次。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标准。按照全市2024年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安排,组织我区从事政务服务的窗口工作人员参加预赛,全区各相关单位共86人参加本次竞赛。80人通过预赛获取行政办事员初级证书,其中5人参加2024年全市政务服务办事员(综合窗口办事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取得行政办事员高级证书。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024年区政务服务大厅各窗口累计服务企业代表和办事群众104042人次,开展满意度调查1245人次,满意率100%;延时服务1328次,共计27621分钟;共收到表扬信96封,锦旗7面。今年以来,区政务服务中心多项工作被中省媒体宣传,例如,代办服务科推出的打造“五类”帮办模式,1月26日被中国营商环境公众号宣传报道。创新“快审批+帮代办”模式,8月29日被陕西日报宣传报道。综合管理科创新推出的“五聚焦、五促进”工作法9月6日被中国营商环境公众号宣传报道。经济效益:无存在问题:政务服务进驻事项还需进一步完善。按照中省市均要求,辖区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尚未实现。受硬件条件限制,我区还存有人社医保、公安户政、公安出入境、税务、民政、司法、资源规划、退役军人等8个独立办事大厅,全区办事大厅形成了1+8的格局,不满足“只进一扇门”的要求。改进措施:规划新址政务服务大厅,实现政务大厅“一厅式”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常态化采用多元化方式的培训模式,从服务和技能全方面强化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确保窗口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满足岗位需求,做到人人解答政策“一口清”。同时,按照《新城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大厅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先锋示范作用,激发全体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大厅工作规范、廉洁、高效运行。(二)紧扣办事难点,提升服务效率。以大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民呼我行”服务台、随机电话满意度回访、政务热线工单、PAD“好差评”系统等多种评价机制为切入点,持续做好大厅工作人员日常回访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根据回访情况进一步完善回访制度,对服务对象办事过程中反馈的各类意见建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举一反三,形成整改提升回访服务,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完善机制并责任落实到人,有效提升办事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三)优化服务品牌,保障重点工作。在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增值服务内容,进一步做优“心诚驿”政务服务驿站品牌。加强与多家区级部门联动,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等多领域增值服务,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心诚”政务服务体验。对有审批代办需求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特色化帮办代办服务,保障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依托“西安助企”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动帮代办服务扩面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