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水产工作站(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心)

周至县水产工作站(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14:09
单位名称 周至县水产工作站(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水产技术,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水产技术推广与服务;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病害防治;保护区建设与服务。
住所 周至县马召镇东火村
法定代表人 丁鑫
开办资金 19.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万元 4.12万元
网上名称 周至水产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签定《2024年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11份,发放《2024年渔业安全生产告知书》11份、《新用药明白纸》20份。2、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做好全县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渔业养殖主体的养殖技术水平,给渔业养殖主体发布灾害预警、养殖技术28条,全年共技术指导200人次。3、开展水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逐步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引进的南美白对虾、鲈鱼试验示范,取得成功,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县局协调配合农检中心委托第三方对全县渔业养殖场、休闲垂钓园进行了40批次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抽检,配合市站在养殖主体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抽检14批次,共计54批次全部合格。5、完善保护区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保护区日常巡护管理工作,每周开展两次巡护。采取悬挂印制横幅、发放资料大力宣传贯彻《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划巡护时间、路线,确保巡护工作落到实处,强化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6、保护区宣传工作,在天然水域先后设立警示牌150多个,重点水域设立禁渔期公示牌32块。今年悬挂宣传水生动物保护横幅80条,更换骆峪水库的大型宣传牌面3次,利用古会、集会、农民丰收节为群众讲解渔业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和禁止放生外来水生野生动物品种,发放宣传资料18000余份。7、禁渔期同局畜牧水产科、农监科、执法大队、公安部门、水务局、沿河镇街相关单位,联合渔政执法8次,出动车辆70余台次,联合执法人员400余人。二、取得的效益。今年以来,我站水产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转变渔业增长方式,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注重水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强化渔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不断加强渔业初级生产环节的各项监管,确保了全县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顺利推进了我县现代渔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三、存在的问题.1、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健全,单位缺乏水产专业业务精通人员。2、创新意识不够足。在处理问题时依然惯用老办法、老经验、老思想,不能勇于打破老框框、老套路,工作缺乏创造性,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强,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改进措施。继续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抽检、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以上,确保全县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调整人员结构。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水产养殖不在养殖面积上求扩大养殖单产上求突破,而是要继续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从生态养殖着手,走健康养殖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组织职工共同学习渔业业务知识,同时鼓励职工自主学习,根据单位情况请相关专家定期培训,增强渔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渔业队伍形象。3、加强保护区日常巡护管理,做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逐步完善巡护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对保护区巡护工作进行加强,完善巡护路线和巡护内容,确保巡护、管护工作落到实处。4、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为我县水产养殖发展储蓄后劲,将实用于我县水产推广的新模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挥我县水产养殖的优势,争取能开发出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或新技术。5、继续做好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工作,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单位核查和渔业生产单位自查两种方式,狠抓渔业安全生产预防渔业安全事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