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林业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促进林业发展提供服务。林业站建设指导;飞播造林和成效调查;林业技术指导、质量检验、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参与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有关工作。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虎头园小区15号楼B座 | |
法定代表人 | 王涛 | |
开办资金 | 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万元 | 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林业工作站.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延安市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1.“521”科技示范工程有序推进。重点围绕核桃抗冻害、花椒低产改造、红枣防裂果水肥管理等技术推广,加强仁用杏、鲜食枣、鲜桃等特色干果经济林丰产栽培、设施栽培技术应用和示范园建设。按时将计划任务分解落实各县(市、区)。目前,全市建立科技示范点22个,完成推广辐射示范面积6.2万亩,培养技术能手13人,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人员1300人。2.专家服务团项目圆满完成。按照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要求,围绕山杏产业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重点内容,开展吴起山杏产业综合管理技术示范项目,大力推广先进品种、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推动陕北地区杏果产业的高效快速发展。3.干果经济林产业持续推进。全市主要干果经济林面积52.73万亩,其中核桃28.15万亩、红枣16.81万亩、花椒7.53万亩,板栗0.24万亩,计划改造2万亩,已完成3万亩,并积极配合市局认真抓好24年项目审核批复以及项目建设督促等工作。4.林下经济产业稳步发展。结合实际,依托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新路子,林下经济产业持续发展。5.林产品安全监测工作继续深化。按照中省市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省食品安全监测和评议考核工作要求,配合市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文件,并协调财政落实专项经费。6.林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省、市关于积极推进林改工作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学习中省林改实施方案,先后组织两批4人次参加中省林改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7.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有序开展。2023年下达我市国家级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面积625.99万亩,资金10015.84万元。8.基层林业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标准化基层林业站建设任务。积极督导任务县区做好2022年12个标准化基层站实施工作。已完成标准化林业站检查验收,全部验收合格。二是有序推进2023年5个标准化基层站实施方案编制、批复工作。三是开展乡镇林业工作站2024年度培训,培训基层林业站站长及站员共378人次。9.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我站负责生态护林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林业技术培训3项乡村振兴工作。我站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能职责,按时高效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二、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建立科技示范点22个,完成推广辐射示范面积6.2万亩,培养技术能手13人,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人员1300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安智教授联合成立山杏、花椒专家工作站,完成山杏综合管理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实用技术指导15次,培训林农群众1000多户。我站联合韩城市林业工作站申报的《花椒提质增效复合技术与示范推广》成果通过陕西省园艺学会评审,荣获2024年陕西林业科技二等奖、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被省政府通报表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从事林下经济种养殖业7000余户,养殖森林猪、森林鸡、梅花鹿、珍珠鸡、肉牛等共计10.5万头(只),养殖繁育中蜂达17.93万箱,中药材农作物等6.25万亩。与省林业局林产品质检与产业服务保障中心联合开展核桃、花椒、红枣果实及林地土壤安全监测共120批次,组织县区开展监测102批次,全部合格,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林改考察,按要求完成考察学习报告,并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和建议。落实专人督导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对接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完成林权登记纸质档案资料27899件、9958盒。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国家级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兑付面积625.3万亩,资金10004.51万元。同时,按照省市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安排,配合省局完成2023年补偿资金兑付回头看和整改等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督导,细化措施,健全完善生态护林员工作管理机制。2024年,共下达我市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恢复资金(生态护林员补助)619万元,我站积极指导延川、延长、宜川3县认真开展生态护林员选(续)聘工作,各县区结合实际选(续)聘839名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生态护林员工资全部发放到位、无拖欠、挪用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强化选聘、聘用合同及考核管理工作,严格生态护林员职责,完善县级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并按照省市要求,积极推进生态护林员联动系统与“生态云”生态卫士APP线上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生态护林员履职尽责水平。组织开展岗位职责、林业法律法规、林草防火、安全防护等方面培训30场次,有效提升生态护林员管理效率和履职能力,实现了群众增收和集体林管理增效的“双增”目标。二是扎实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按照省、市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各县(市)区完成兑付工作。三是林业技术扶贫培训工作。我站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10次,其中大型科普宣传2次,实用技术培训7次。组织参与活动的技术专家、业务人员530人次,参与科普宣传活动群众431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科普书籍、图册等6406余册(份)有效的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知晓率。三、存在问题一是全局观念不够强。部分同志局限于自身业务或本办室业务出发,对单位安排的工作部署理解不透,潦草完成任务,不能全面地、客观地、发展地思考和认识。二是整体业务能力较弱。发展意识不强,年轻干部不能及时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林业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特别是对林业政策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自学能力不强。三是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有些同志不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很少研究工作方法,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缺乏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四、整改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不断加强涉林政策学习,切实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推广成效和服务质量;二是全面开展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指导,强化工作方法措施,提高服务群众范围;三是分类施策做好基层林业阵地建设,加强基层林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五、下一年打算下一年,我们将对照存在的问题,坚定信心,直面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注重理论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压紧压实各项重点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担当责任,狠抓贯彻落实,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在工作上严格标准,在纪律上严守规矩。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习讲堂”、业务培训、“科技三下乡”服务等方式,不断增强干部的作风能力提升。积极探索工作规律、完善风险防控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延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助推林业创新发展。重点围绕林业科技推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产业发展等工作,加强生态效益补偿兑付、生态护林员管理,认真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全市林业发展和林农需求为导向,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努力为延安林业高质量发展增新光、添浓彩。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2024年陕西林业科技二等奖、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