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能源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园区建设提供管理和服务。园区项目协调;入园项目立项、审核、备案、核准等报批工作;申报审批事项办理。制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政策;园区其他相关工作。 | |
住所 |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1号楼 | |
法定代表人 | 王延伟 | |
开办资金 | 4160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62万元 | 69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筑牢“压舱石”,多元供应韧劲更“足”。2024年,全市现代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总产值超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9.6%,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8%,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产能建设持续加力。子长总体规划顺利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富县芦村一号、车村一号井等7处煤矿基本建成,逐步释放优质产能805万吨。延长石油天然气产能倍增计划中区北部19.8亿方产能全部建成投产,延安气田深部煤层气勘探实现突破,试气单井日产刷新纪录。把牢“方向盘”,结构转型步伐更“进”。新能源项目累计并网67.4万千瓦。“新能源+”乡村振兴扎实开展,编制印发我市驭风行动方案,组织各县区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加快推进陕武直流配套的5个26万千瓦储能项目建设,目前已备案2个。组织申报2024年独立储能试点项目,3个独立储能试点项目完成备案。与陕氢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布局包茂高速延安段沿线服务区加氢站建设。持续推动充电设施建设,建成充电场285座,接入平台充电枪3166把,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站点全覆盖。累计完成30.27万户、2864万平方米清洁取暖改造,获国家A档评价。印发《延安市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实施方案》,全市20处煤矿建成智能化工作面,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5个、掘进工作面9个。确定“路线图”,链群效应引擎更“强”。聚焦加快构建现代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和石油化工、天然气/伴生气综合利用、煤化工、煤电、新能源5条产业链。延长石油延安1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获得国家明确支持。延长石油26万吨CO2驱油与封存项目具备投运条件。100万吨/年洗中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项目重新选址宝塔区临站经济区。三大电厂二期开工建设,黄陵店头电厂三期项目获得核准。陕皖特高压输电通道和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加快建设。筑牢“防火墙”,能源保供根基更“稳”。坚决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启动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油气长输管道和电力重大设施保护重大风险隐患“回头看”、有限空间专项检查整治等行动,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保障重要时段、重大活动能源安全生产秩序稳定。二、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全市生产煤炭5661.93万吨、增长4.8%,生产原油1408.49万吨、下降1.4%,生产天然气112.17亿方、增长12.7%,加工原油982.47万吨、增长2.2%,生产LNG228.23万吨、增长6.5%,发电量357.71亿千瓦时、增长65.1%。三、存在问题煤炭价格持续下行。受煤炭进口量增、价跌和下游钢铁、水泥行业需求疲软的影响,煤炭需求量下降,我市“稳煤”、稳增长压力持续增加。化工市场较为低迷。国内化工产品结构性不足与过剩同时存在,化工产品价格走低、预期不足,影响我市化工项目建设进展。整改措施面对需求收缩、市场波动、能源价格承压等复杂形势,全市能源系统要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以有解思维破除障碍瓶颈,紧抓国家“两重两新”战略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省火电布局北移战略等重大政策红利,谋深谋准谋实明年及“十五五”时期发展方向,推动各项工作难中求成、难中向好。下一步打算抓存量,强增量,筑牢扩能提效根基。分类分级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确保新建和产能120万吨以上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进一步提升采煤效率和安全等级。加快富县芦村一号煤矿2025年8月份投产、芦村二号煤矿2025年10月进入联合试运转,推动甄家沟煤矿上半年建成投产。推动《子长矿区总体规划》落实,加快杨家山、安定、中庄等3处相对成熟的新建矿井核准前置手续办理。坚持常非并举,新老区块并重,推动煤系地层多气综合勘探.加快油气井位手续办理,推进延长石油天然气倍增计划中区南部、东区产能建设,力争2025年全部实现投产。推动在役火机组应发尽发,促进新能源消纳,切实提升发电利用率。抓项目,强延伸,壮大能化产业集群。扎实推进现代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式发展布局,谋深谋细谋实5条产业链建设,将产业链建设思路与“十五五”规划研究同步谋划、同步论证、同步推进。紧盯龙头项目。持续跟进延长石油1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纳规进程,力争2025年内纳规核准。加快100万吨洗中煤多联产循环利用项目前期,力争8月开工。推进4个火电二期项目全部开工,陕煤店头三期核准并完成前期手续办理。收尾新能源资源普查筛选工作,保障陕皖通道配套新能源规模。紧盯延伸转化项目,建成延安原油储备库等一批能化转化项目。抓基础,强保障,提升能源保供能力。足额签订天然气保供合同。按照“一县一站、两纵两横”目标建强330千伏网架,建成黄陵西330千伏变电站、西延高铁甘泉330千伏开关站等重点项目,持续优化电网构架主网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推广普及充电基础设施。以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的目标,按照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快充为主、居民区有序慢充为主的原则,加快布局充电服务网络。鼓励各县(市、区)充分利用专项债券和基金等金融工具,支持充电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力争实现中省“县县有站,乡乡有桩”的建设要求。抓监管、强防范,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一是扎实开展三年行动。建立定期会商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回头看”,保证重大风险隐患动态清零。二是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加强管道保护智能化标准建设,建立完善电力设备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科学、有序应对行业突发事件。三是持续明晰新兴领域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落细煤炭长距离运输管道、光伏发电、储能电站和充电桩等新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指导督促各县区建立健全场站基础信息台账,各相关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加强设备巡检维护,坚决杜绝设备“带病”运行,确保新能源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