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周至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依法为不动产权利人提供登记服务。负责全县不动产登记统一发证工作;负责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登记审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承担对全县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融合;承担全县不动产登记业务人员培训工作。 | |
住所 | 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1号楼2层 | |
法定代表人 | 王也 | |
开办资金 | 29.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周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周至县不动产登记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万元 | 12.2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是“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突破年,不动产登记工作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个年活动”转作风优环境,积极开展住房领域不动产办证难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切实提高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和登记效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2024年主要工作。不动产登记业务完成量。全年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7419件。其中办理土地首次登记47件,转移登记6件,变更登记19件,注销登记2件;房屋首次登记98件,一般转移登记3383件,变更登记29件,更正登记34件,补换证登记74件;国有房屋转移+抵押变更登记22件;抵押首次登记1991件(贷款总金额31.40亿元),预抵押登记设立登记298件(贷款总金额4.39亿元),抵押注销登记1174件,抵押变更登记6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4件。协助司法查解封登记232件,不动产信息档案查询13111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3573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291张,收取不动产登记费总计109.6260万元。(二)加大创新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常态化推行“交房即交证”,按照《周至县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时限,常态化推进交房即交证工作模式。目前,完成交房即交证项目3个,完成首次登记668户,目前已办理转移登记291户。二是常态化推行“交地即交证”,按照《周至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地即交证”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构建并联审批模式,改造优化业务流程,建立“提前介入+细心指导+组团服务”的工作模式。目前,已办理3例“交地即交证”,其中1例为“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三是设置“二维码”办事指南,在办事窗口设置不动产登记常办业务办事指南二维码,公示不动产登记业务材料及流程,提供自助导办服务,帮助办事群众了解所需材料和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四是积极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制度,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综窗”,依托“一件事一次办”平台,统一受理、并行办理,实现了二手房交易线下“一事联办”,线上“一网通办”,2024年共完成线上“一网通办”389件。五是常态化推行“商品房预告登记”模式,制定《周至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关于全面实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通知》,全面开展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实行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与预抵押登记一并办理。截至目前,已办理预告预抵业务163件。六是常态化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模式,与我县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政银行、工商银行对接,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和业务流程,制定了不动产“带押过户”的办事指南,2024年完成带押过户登记22件。七是探索不动产登记“互联网+见证”服务,积极对接市级部门,印发《周至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关于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委托”见证服务的通告》,制定服务操作指南,依托“i西安”APP,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可视化流程等方式,见证不动产登记、查询申请人线上办理委托,切实减轻群众办事负担。目前,已通过线上委托平台办理13件线上委托业务。八是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证照,2024年2月29日周至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周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启用通告》,自2024年3月1日起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截至目前,已生成5052件电子证照。九是创新自助制图服务,在大厅配备房屋平面分户图自助打印设备,简化出图业务程序,缩短出图时间,办事群众可根据分户图自助打印机使用指南进行出图操作,实现群众自助打印房屋分户平面图。践行服务宗旨,切实为民办实事。一是常态化推进上门服务,联合住建局、审批局组建代办服务小分队,针对行动不便且有需求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2024年,我中心已主动上门服务9次。二是采用特色服务方式受理登记,提供延时服务、绿色通道、证书邮寄、企业专窗等服务,更好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登记服务,提升社会满意度。全年开展延时服务100余次;绿色通道、企业综窗办理业务300余件;免费邮寄不动产权证书、证明8件。为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我中心工作人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2024年共获得企业赠送锦旗5面,感谢信1封。(四)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化解。一是持续推进解决老旧小区“办证难”问题。前期,登记中心分类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目前,已解决60个老旧小区办证问题,惠及群众约5500余户。其中,2024年解决了纸厂、汽车修造厂、信用联社、计生局家属楼等10个老旧小区办证问题。同时,老旧小区已全部完成数据整合,2024年完成数据整合共71个小区约3150户。另外,针对剩余54个老旧小区,拟定《周至县老旧小区不动产登记问题处置方案》,待政府会议审定。二是加快落实处遗工作。积极配合处遗工作,进一步推进处遗工作项目,登记中心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对接项目负责人,加班加点为项目办理首次登记,确保处遗项目按时完成登记。截至目前,已完成鼎丰新苑、龙轩紫庭、盛德君府、云顶铂郡等4个项目,完成首次登记494户,转移登记67户。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2024年不动产登记工作锐意进取,特别是相关抵押登记的办理,极大地促进了县域房地产企业资金的回笼周转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满足了购房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美好向往,保障了广大群众进行一二三产业创业的资金需求,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县企业群众营造了“便民、优质、廉洁、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环境。三、存在的问题。我单位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不完善,不能实现业务数据“直接互联、实时共享”,许多登记类型达不到“一网通办”。权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系统未完善,导致相关业务工作暂时无法开展。老旧小区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复杂,短时间内成效慢,导致群众“办证难”问题多。四、改进措施。我单位将进一步紧跟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形势,坚决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全面提质增效,优化登记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不断推进“三个集成”,完善平台系统建设,强力推进数据整合工作,健全权调机制,夯实不动产登记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最终达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继续分类推进,逐步解决老旧小区办证遗留问题。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信守政府承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合理妥善处理”的原则,建立分级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机制,主动与税务、住建相关等部门健全会商机制,对遗留问题认真梳理,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案例,梳理问题清单,提请县人民政府专项研究解决,满足企业群众正常办证需求,切实打通为企业群众登记服务制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扎实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和移民搬迁安置住房确权登记工作。按照中央、部、省要求,紧盯时间节点,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数据汇交、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应发尽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