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10:57
单位名称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航天基地内提供社保基金管理服务。社会保险资格的审定·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核定·社会保险费征缴及管理·区内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区内开办险种的待遇核定·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宣传·劳动监察执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裁决·工伤认定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航天中路369号
法定代表人 李宏伟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万元 1.4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2月27日,根据西航天党发〔2022〕17号文件,机构名称变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机构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又与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是事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航天基地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航天基地劳动权益保障中心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创新劳动保障工作思路与方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稳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2024年度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中心多措并举,多向发力,及时处置欠薪投诉。共收到现场欠薪投诉1358起,其中立案处理105起,涉及劳动者2624名,涉及4821.48万元,剩余均协调处置;共收到“全国、全市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3616条,工程领域欠薪投诉2946条,占线索总量81.47%,政府、国企项目欠薪线索702条,占线索总量19.41%,占工程领域23.82%,非工程领域欠薪投诉670条,占线索总量18.53%。按照处置分类(上述数据包含前期累计线索),其中已解决484条、兑付资金5548.2999万元,达成协议820条,涉及金额9053.4933万元,涉及5162名工人,因投诉人无法提供欠薪单位名称及办公地址,导致产生的无效线索427条,因投诉人劳动关系及拖欠金额无法核实,建议申请劳动仲裁、采取司法程序1682条,已联系施工单位正在核实欠薪线索203条;未发生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引发50人以上群众性事件或引起严重后果的极端事件;西安航天基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派出庭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980件,出具不予受理72件,其中裁决280件、调解591件、撤诉26件,其他11件,结案率100%。全面做好基金收支保障工作。做好延续阶段性政策兑现工作,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至2024年底,共降低失业保险费3360.03万元,工伤保险费1383.06万元,惠及企业3475户,已达航天基地工伤失业参保企业总数的99%。社保扩面基础夯实。目前航天基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共计参保企业5273户,参保人数8.29万人;医疗(生育)保险共计参保企业3546户,参保人数5.5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企业3406户,参保人数(含建设项目)5.7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企业3402户,参保人数5.44万人。目前已超额完成市级部门下发关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扩面任务。二、工作亮点1、穷尽举措,全力整治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欠薪问题在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欠薪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中心加强对各成员单位责任的落实,拟定了《欠薪线索快速处置联动工作机制》,以整治欠薪投诉问题为抓手,落实线索收集、线索处置、线索反馈、线索回访、联合惩戒全链条管理机制,形成闭环。一是全量接收欠薪线索线上线下投诉,安排专人建立工作台账;二是推动欠薪问题高效解决,以支付为核心,针对达成协议的线索处置,安排专人跟踪,定期回访,确保查实的欠薪线索案结事了;针对申请劳动仲裁的欠薪线索,建立仲裁结果反馈机制,纳入欠薪线索处置台账;针对存在争议、久拖不决的欠薪线索,建立问题线索报告机制。三是聚焦整治政府、国企项目欠薪,加快投诉线索的反馈机制,安排专人督办集团公司投诉线索的核处结果,定期通报欠薪线索处置情况。10月30日,全省依法行政和劳动保障监察培训班暨根治欠薪工作观摩活动现场选址航天城水厂二期,我中心分享根治欠薪经验,受到省、市人社系统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基本完成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整治工作任务。2、开展服务提升,利企惠民政策中心致力于用优质的服务提升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推进“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不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二是创新灵活机变服务模式,充分利用“潮汐窗口”,智慧柜员机,实现“简事快办”、“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并持续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周末不打烊”特色服务。三是以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推动“人社服务进园区”工作走深走实。四是结合医保领域“百日行动”,全面开展两定机构专项检查工作。工作人员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安排专人,分组限时,做实做细,确保老百姓救命钱得到保障。3、着力加强仲裁队伍建设,优化仲裁办事流程完善了《西安航天基地兼职仲裁员管理办法》、细化了《西安航天基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流程》,规范兼职仲裁员的准入制度。择优聘请兼职仲裁员,切实增强办案力量。(三)主要工作举措1、优化工伤认定程序,提升工伤认定质量加强工伤认定事前化解机制,与法院沟通化解调节2起诉讼案件,加强跨部门联动,在在建项目公示牌中公布认定咨询电话,对发生工伤案件较多的在建项目向主管部门发函提醒。同时,紧密围绕12345和来电来访提供线索,做好细节排查,及时登记处理,完善政策告知、资料申请须知等流程公开制,减少申请人跑腿的次数,有效提升工伤认定效率。2、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细以政务服务改革赋能,利用航天基地五险一厅式办理优势,推动实现不需要到多个部门跑腿、多次提交材料,推行多事项一体化查询、一站式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同时,精减线下材料提交,最大程度减少服务对象办事时间和办事成本。同时,设置“潮汐窗口”,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周末不打烊”便民套餐服务,开启政务服务“5+2”模式,实现“不断档”“无间隙”“不打折”服务延伸,彻底解决了部分群众“上班没时间、下班无处办”的困扰,极大地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得到辖区内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3、多措并举,完善机制,全力解决欠薪投诉面对复杂的治欠形势和环境,为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足额拿到工资,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重预防、降风险。开展5次涉及劳动用工及员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并重点对碧桂园云顶、鑫苑府等9家存在欠薪隐患工地的建设、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督促尽快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二是互联通、判形式。实行日调度、周研判制度,向具有欠薪隐患的驻区企业及建筑施工单位下达《预警提示函》《欠薪线索转办单》共计25份。三是建机制、强治理。启动24小时值班制,通过“根治欠薪工作专班”“一厅式办公”模式,及时受理、处置妥善解决建筑工地欠薪问题。4、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助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完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架构,我中心成立了西安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航天基地调解中心,在办公场所、人员配置、办案经费予以充分保障,完成调解中心“六统一,五上墙”工作目标。设立法律咨询便民窗口,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推进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进驻仲裁派出庭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调解、法律援助的“一站式”法律服务。截止目前,成功调解20件劳动争议案件。三、存在问题(一)存在管办不分,责权不清的问题按照三定方案,我中心主要承担具体业务经办的职责,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中心也承担了部分监管职能,这在客观上形成管办不分,责权不清的问题,审计督导检查指出缺少除经办以外的监管部门,导致经办业务风险增大。(二)社保、医保人员严重短缺,基金管理存在安全隐患风险2023年至今是社保基金、医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年以及专项整治、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年,上级业务部门对我中心各险种多次进行审计、调研及督查工作,明确指出了我中心存在以下问题:(1)岗位审核层级设置不符合要求;(2)未独立设置内控专岗;(3)仅有2名人员兼职负责航天基地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工作包括受理资料、评估、稽核等,执法力量薄弱,两定医药机构评估检查人员缺少专业资质;为做好以上问题的整改工作,急需增加人员。(三)监察办案力量薄弱,人员短缺,存在案件处理风险劳动监察负责国务院人社部欠薪、12345、省(市)信访、网络舆情等平台欠薪投诉回复工作,同时承担着制定劳动保障投诉案件、劳动用工年检检查等各类台账的工作。目前辖区内驻区企业、个体工商户逐年递增,同时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驻区企业、建筑工地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出现断裂的情况,增大了欠薪隐患风险。四、2025年工作思路坚持安全规范,加强基金风险防控能力。以“安全规范”为主线,提升社保基金安全管理水平。一是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常态化、分批次开展警示教育,召开不少于4次警示会议,加大对典型案例剖析力度,对照案例中的风险点,结合自身经办工作实际,分析研判,汲取教训,全面提升社保工作人员维护基金安全的自觉。二是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落实人员轮岗、谈心谈话、权限管理等各项内控制度,根据业务调整及风险防控新要求,完善更新风险点管控规范,确保经办工作在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三是创新医保管理模式,通过第三方外包,加强两定机构的检查管理。坚持真抓实干,加强社保经办服务水平。以“安全规范”为前提,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一是在精细化服务上求突破。以《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实施为契机,以“人社服务进园区”和“社保服务进万家”为指引,深入推进“一窗办”“提速办”“就近办”“延时班”的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半径,持续向参保企业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社保服务。二是从业务能力上提升经办服务。开展全员岗位素质培训,全面强化社保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经办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加快处置“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接收的欠薪举报投诉线索核实工作,及时流转、强化跟踪,确保全年投诉线索结案率达到96%以上,坚决做到“防变量、控增量、减存量”,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受奖罚及诉讼事项。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