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质量与标准化研究服务。标准制订及标准体系建设咨询与服务•质量方面的分析、研究、宣传与服务•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资源管理•物品编码技术的研究、应用•西安地区标准文献建设服务•市场监管信息收集及开发、应用•技术性贸易措施(WTO/TBT)及应对措施研究、咨询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178号吉祥大厦503室 | |
法定代表人 | 雷震 | |
开办资金 | 139.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5万元 | 3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坚定不移沿着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奋力前行,紧扣“八个方面新突破”重点工作和市局党委要点工作,认真对照“一书一表”“三单联动”目标任务,全面实施两个《纲要》,扎实推进“双新”标准化专项行动,做深做实“五个服务”文章,锚定目标、笃定实干,推出了一系列应变局、解难题、利长远的创新举措,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引领支撑更加稳固、活力动力更加充沛、基础保障更加坚实,以更高标准、更强本领、更优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绩实效。一、业务开展情况(一)聚焦发展、埋头苦干,服务中心大局实现大跨越。配合省市场局起草《2024年省级地方标准申报指南》《关于进一步做好陕西省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函》《陕西省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陕西省标准化条例(修订草案)》;协助市局起草《西安市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西安市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文件10余份。推动6项《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系列西安市标准转化升级为市场监督管理行业标准,为全国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贡献“西安标准”力量。(二)统筹推进、持续用力,标准引领效能实现大提升。主动配合开展《陕西省特色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氢能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产业链标准体系研究。成功申报《端到端物流可视化业务需求》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实验室远程评审技术规范》《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富平柿饼》国家标准3项,目前已成功报批,待批准发布。主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城固元胡》《餐饮服务企业反食品浪费管理规范》陕西省地方标准2项,参与《地理标志商标质量要求杨陵葡萄》《儿童福利机构养育服务规范饮食照料》等4项省级地方标准。已完成《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编写指南》等西安市地方标准20余项,涉及市场监管、政务服务、行政审批、农业、服务业、社会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切实践行向全域标准化工作转变要求。持续开展WTO/TBT通报信息的收集工作,动态更新数据库信息,累计收集TBT通报信息近5万条,逐月形成《TBT通报月度统计报告》,为完善我国具有竞争力优势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标准提供数据保障。(三)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质量支撑水平实现大突破。聚焦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开展市场监管领域信用标准体系研究,为构建全周期、全流程、全领域的标准化新型信用监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40余份,开展专项活动2次。配合市局广泛开展西安市质量状况分析、西安市质量工作考核、各区县质量考核评价和首席质量官培训等工作。研制《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编写指南》等3项。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开展质量与标准化讲座5次,积极参加省、市局组织的企业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1次,积极推荐3名质量专业人才加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专家库。(四)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创新服务能力实现大改善。加快推动开展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绿色餐饮标准化研究项目。高效完成省知识产权局下达的陕西省地理标志应用促进工程标准化研究项目。成功立项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直播监管及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全年在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篇,获批专利2项,深入开展食品检验检测、机关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和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等标准化研究工作,有关研究成果多次被《中国标准化杂志》录用刊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二、取得社会效益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质量、标准化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33篇,出版书籍4本,获批专利13项,研制国家、省、市和团体标准100余项。指导20余家单位筹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标准化科普教育近万人次,为大力推进“标准立市质量强市”战略实施贡献了强力支撑保障。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监督抽查工作,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抽查企业标准112个,在团体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抽查团体标准32个。完成中航富士达、汉中中烟公司、宝鸡中烟、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工作。全年共完成各类标准化项目技术指导、审查及评估工作50余项;审查西安市地方标准70多项。持续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对全市参与对标达标提升工作的348家企业信息进行分类收集、统一汇总、系统分析和逐一对接,帮助企业完成自我声明4559份、发布稿268份。三、存在问题(一)人员岗位配置仍需优化。从当前各级对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标准立市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的迫切发展需求来看,我院现有人员和机构组成略显单薄,履职尽责仍不够充分。(二)办公环境亟待改善。目前我院使用办公用房分散、整体布局拥挤且人均面积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制约了日常办公和长远发展。(三)宣传培训成效有待提升。对外宣传培训的系统性、延展性、有效性不够充分,不能较好满足各类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对内宣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广泛化等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四、下步打算(一)聚焦市局规范化工作部署,强化标准支撑与保障。按照市局部署和行业规范化管理要求,动态优化完善综合执法标准体系,在总结固化典型经验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研究,在申请制定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行业标准后,继续加大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综合服务等方面标准制定力度,促进我市市场监管工作继续沿着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二)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强化质量与标准引领。围绕西安市双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标准化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协助其他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市政管理、卫生健康、水务、科技和大数据等部门开展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重点做好科技、交通、城市管理、司法、民政、农业等领域标准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作。(三)聚焦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质量与标准赋能。围绕我市19条产业链,深入调研标准化需求,优先谋划、实施一批标准稳链和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研究输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探索标准、专利、技术融通转化路径模式。同时充分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总窗口示范引领作用,以标准牵引加速打造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产业矩阵,以质量提升拉长拓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无人机、智能电力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链群。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