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水资源保护中心

西安市水资源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10:15
单位名称 西安市水资源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保护水资源提供监测保障服务。水资源基础数据调查统计•水资源公报编制•辖区内主要河流、水库、地下水、农村人畜饮水和城市水源的水质监测评估•辖区内突发性河湖水库污染事故监测•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含地热水)动态监测•涉水建设项目水环境监测。
住所 西安市航天中路水务办公大楼
法定代表人 张玉玲
开办资金 744.2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1.1万元 75.2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中心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的业务活动情况:(一)用水统计调查工作。组织召开了2024年全市用水统计调查工作技术培训会,培训内容有直报系统名录库建设、数据质量抽查复核、用水总量核算等。全市13个区县、4个开发区的3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市用水统计调查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按季度完成了全市用水统计调查直报数据填报、审核、反馈等工作。开展了3次用水统计调查填报数据抽查复核工作,共检查全市17个区县(开发区)各类型取用水户122家,发现取水许可证逾期、超许可取水、取水计量设施安装不规范等问题25个,督促区县按期完成了整改。持续进行直报系统名录库建设工作,修改完善证照未关联、用户信息不全等问题597条,涉及灌区、公共供水、工业、服务业、人工湖池5个大类。(二)《2023年西安市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年初开始收集94个雨量站、7条主要河流13个站点等的基础数据、绘制图表。6月份完成初稿并征求了相关处室、单位意见,随后通过了由市局组织召开的专家审查会。经市局批准,11月底正式向社会发布。公报发布了2023年我市的降水量、水资源量、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全年用水总量、农田灌溉系数均在控制指标之内,污水处理指标优于省考指标。(三)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该项目现已完成业务支撑平台开发、系统架构设计、系统需求分析、数据信息资源整合、水政监察执法系统开发部署、水资源动态监视系统开发部署、公众服务及小程序端功能开发测试、政务云服务器及电子政务外网公共资源申请等工作。开展了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会、系统设计说明书评审会以及初步验收评审会,目前根据初步验收专家评审意见完善优化系统,下一步将组织开展平台试运行验收及竣工验收工作。平台的建成运行将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智慧水务快速发展,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促进水资源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与应用推广提供有力保障。(四)《西安市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修订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厅批办及市委编办《关于印发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的通知》有关要求,组织修订了《西安市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通过了专家审查,近期,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了专题研究会,待批准发布。(五)取用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按照《西安市水务局关于转发水利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取用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取用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分两次进行。按比例检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了两个批次12家单位,并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检查组。6月对第一批次6家单位取用水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未发现问题。11月对第二批次6家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发现一家取水单位存在超许可取水和直报系统填报数据与实际取水量不一致问题,已反馈市局。(六)超采区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一是对欧亚学院13号楼回灌点、欧亚学院体育场回灌点、西安理工大学回灌点、昆仑厂回灌点,共进行了60次回扬、80次安全巡查和2次维修工作。共完成自来水回灌量15万立方米。二是积极推进西安植物园地表水回灌地下水研究项目。新建3眼观测井,改造2眼应急备用井,建设地表水水质处理系统和自动监测控制系统。项目累计回灌水量12万立方米,完成了《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地表水回灌地下水试验研究报告》,通过了分部验收,开展了项目预验收。(七)主要河流县(区)界行政断面水质水量监测。完成13个河流断面设备更换、设施修复、安全警示标志更新等工作,累计巡查检修36次,逐月完成流量监测。完成大断面测量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率定,开展3期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完成12期《流量监测数据汇总报告》和《运行维护工作报告》,流量监测科学合理,组织实施年度运行维护验收工作。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八)取水口标识牌制作工作。根据《西安市水务局关于转发陕西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取水口标识牌技术要求的通知》要求,完成了6个城区所辖取水口和市直管取水口的标识牌制作安装工作。该标识牌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询取水口证号、口编号、取水单位、水源、取水口位置、许可量、监管电话等信息。(九)疏干排水备案项目监督检查工作。完成了西安市恒安置业有限公司商业综合楼、西安大唐西市实业有限公司两家疏干排水备案项目共40眼降水井的监督检查工作,检查内容为降水井个数、深度和计量设施是否符合备案相关内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市水务局。通过检查掌握疏干排水项目现状、摸清底数和备案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支撑。(十)城市规划区内凿井(含热水井)施工监管。按照相关法规和批准的凿井施工方案,对凿井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监管内容包括凿井深度、取水设备、止水段等,完成了中检西北生态技术(陕西)有限公司建设灞桥区西安汉森化工有限公司地下水环境监测井施工监管工作。太古里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深层地源热地埋管工程,和省环境监测站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项目地下水监测井施工监管正在进行。该项工作有效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超量开采,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一)生态流量排查和地表水取水口监管工作。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文件要求,填报了3座水库(黑河金盆水库、石砭峪水库和李家河水库)和6个生态流量批复成果信息(黑河金盆水库、石砭峪水库、李家河水库、沣河秦渡镇、灞河常家湾和马渡王)。参加西安土门地区集中供热(冷)一期工程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技术评审会。参与草堂水厂、石井水厂验收工作。参与黄河水利委员会陕西黄河河务局对我市黄河流域各类公园取水工作进行的督导调研。(十二)水环境监测工作。按照《西安市水务局关于调整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批复》文件要求,开展了12个地表水源地水质监测2期,17个主要河流和水库水质监测1期。同时针对环保部门公布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经过研究分析,完成了《西安市水环境监测报告》。二、取的的社会效益水环境监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哨兵,紧紧围绕治水新思路和水利中心任务开展水环境监测,有助于科学合理的管理与保护水资源,为西安市“一三五”治水目标的实现,为河湖长制监测的开展,为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两条红线的具体落实起到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作用。开展涉及供水的主要河流、水库、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其他主要河流、水库水质监测,做好质量控制,同时做好仪器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工作,开展好实验室内审与管理评审工作,实现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降低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而创造出生态环境和生物保护的生态效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水行政主管部门收集积累水资源资料的广度、深度和能力将显著增强,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为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优质服务。三、成效亮点中心2024年承建了西安市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此项目为“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2+N”智慧水务系统建设两大智慧体系之一,以西安市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大数据云平台为基础进行开发部署,通过整合水资源管理和水政执法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共享数据和动态管理业务数据等资源,打造取水管理、用水统计、水政执法等主题板块。该平台针对水资源监管、水政监察执法等重点业务应用,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应用价值,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动态水指数服务、个性化水信息服务、一站式水政务服务等,全面提升水利行业管水治水能力。平台的建成运行将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智慧水务快速发展,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促进水资源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与应用推广提供有力保障。现该项目已完成业务支撑平台开发、系统架构设计、系统需求分析、数据信息资源整合、水政监察执法系统开发部署、水资源动态监视系统开发部署、公众服务及小程序端功能开发测试、政务云服务器及电子政务外网公共资源申请等工作。下一步,将根据水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持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四、存在问题1、在研究政策,主动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方面方法单一,思路不够开阔。2、学习交流和技术培训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