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西安市鄠邑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9 09:37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扶持文化产业项目,促进发展文化产业。负责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及园区(基地)建设;承担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年度考核相关工作;负责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和使用等工作。
住所 鄠邑区东大街7号
法定代表人 丁香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1万元 0.6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全力完成各项考核任务。2024年新增2家规上文化企业。积极引导农民画作者拓展思维,创作农民画主题文创产品,开发“鄠邑福娃”“小鄠”“小邑”、匙挂件、手袋、扇面、桌面摆件系列农民画元素文创产品。推进火车头雕塑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唐瓷铜韵—西安文脉与铜文创融合项目”,产品已经完成设计,明年将投入生产。深挖“户县农民画”优势特色,开通农民画智能导览服务,让观众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作品背景、创作风格等信息。开展5G技术开展线上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打造农民画展览馆“5G+文旅”数字化文旅新场景。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推动久盛印务、昱升印务2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二是打造“8号公路”文化产业带。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旧厂房等资产,形成艺术项目与民宿+餐饮+有机农产品+文创产品等乡村艺术游的文化产业集群。拓展了“蔡家坡美好生活服务中心”“栗峪口土锤咖啡”“栗园坡知青楼”等56个品牌消费新空间,带动乡村就业1000余人,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0万元。举办“8号公路”文化(视频)产业招商推介会发布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及对八号公路产业带服务保障机制,吸引优质品牌,完善产业结构。三是积极争取省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按照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通知,积极组织企业包装项目,指导企业完善资料。2024年申报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个,市级项目5个。组织关中婚俗文化产业园、隆昌印务、火车头雕塑等企业参加2024年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项目补助类)专家评审会,指导企业准备汇报资料,辅导企业答辩,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做好服务保障。四是提升服务新模式。为更好的服务文化企业,我们不断完善“一专班一企业一专人”服务新模式,确保每个规上文化企业有专人对接服务。在服务内容的精准上想办法,大力宣讲文化产业政策,确保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用精准服务,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困难问题。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在主导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我区确定实施环山路片区文旅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即:鄠邑区8号公路文化艺术产业带,项目按照“一线(八号艺术公路沿线)、四点(蔡家坡村、栗元坡村、下庄村、栗峪口村)、两中心(石井文化艺术中心、直峪口文化艺术中心)”进行总体设计规划。2.依托特色资源开发的主题文创产品,让更多用户感悟乡村文化魅力、体验乡村质朴情怀,推动了农民画产业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趟开了新路径。3.充分发挥优秀文化作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作用,举办主题农民画、剪纸、春联作品征集活动。三、存在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区规上文化企业中,文化制造业产值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服务产品业态单一,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小,程度弱,缺乏市场竞争力。2.文化企业发展人才不足。各文化旅游企业中,高层次文化企业人才储备不足,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和领军人物不多,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3.特色产业打造有待加强。我区农民画、关中忙罢艺术节等品牌项目虽已成为名片,但还需进一步深入挖掘我区地理位置优势、文化特色优势,在特色产业上再下功夫、再出实招。四、整改措施1.按照市委宣传部制定的工作安排,制定我区年度工作计划;2.通过巩固基础、稳步提升原则,促进我区文旅融合发展;3.加大工作力度投入,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做好上级政策落地兑现工作。加大对上级已出台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各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用足用好各级扶持政策,最大限度消除和减轻经济低迷对企业的不利影响。2.继续抓好规上文化企业培育。拟定每年培育1-2家规上企业并优化入规措施,吸收更多够条件的企业入库,确保企业的积极性。3.按要求抓好文化数字化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下来,我们通过“文产+数字”方式,让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逐步推动数字化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