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鄠邑区人才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区人才发展工作提供管理和服务。负责贯彻执行全区人才综合性政策,实施人才引进、培育等工程;负责协调、指导人才流动、人才激励等工作。 | |
住所 | 鄠邑区东大街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少涛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组织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94万元 | 3.6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政策引领,凝聚人才工作合力。结合区情实际和各部门职责,制定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运行规则》,不断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出台《鄠邑区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升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二是靶向发力,打造人才吸引高地。紧扣区内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育人才,今年新增西安市高层次人才3人,累计16人;新认定D、E类人才31人,累计达4912人;1名人才入选“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创新项目、3家机构被评为西安人才服务驿站。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组织76场招聘会,为企业招引各领域人才3000余人。针对教育、卫生等重要领域的人才缺口,招聘相关专业人才140余名,有效缓解了人才紧缺状况。建成11个街道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10个村级就业服务点和1个零工服务驿站,打造区、街道、村三级就业信息平台。遴选57名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老科教工作者组建区老科协,积极为我区发展献计献策。三是优化服务,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完善健全区级领导包抓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及时了解人才需求,解决人才发展难题。开展“人才兴鄠育才强区”系列活动,通过走访调研、政策宣讲、专题培训等方式,着力解决企业在人才培养、引进及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高层次人才便利服务“一件事”落实方案》,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爱,不断优化针对人才的服务保障措施。四是党建引领,汇聚乡村振兴人才。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航工程”,成立联席会促进片区资源共享、产业融合。构建“1+6+N”教育培训模式,启动三年行动,储备培养475名后备力量,该经验被省级及市级刊物报道。持续拓展“万千行动”,派驻选调生和领导干部驻村帮建,引进高校人才600余名,落地合作项目5个。联合高校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工程,助力超过210名学员提升学历。建立乡创客党支部支持青年创业,打造“秦托邦数字游民共创社区”,吸引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百余位“数字游民”入驻,目前已孵化出乡村社区养老、潮流块根植物培育、按摩养生服务等多个项目,将“数字游民”转变为“数字乡民”,让乡村成为青年人才创业热土。五是注重实干,干部队伍持续优化坚持“自下而上”识别干部,组织区级领导和中层正职实名推荐优秀干部,把部务会开到基层一线,近距离考准察实干部。从西安美院、国防职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等高校引进3名专业人才到我区发改、工信、文旅等部门挂职锻炼,引入高校资源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慧引擎。先后选派10名有潜力、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到发改、工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顶岗班子副职,让干部在更高平台历练提升履职能力。选派11名年轻干部赴成都市金牛区实践锻炼,13名城管系统干部和街道综合执法队长赴新城区学习城市管理经验,促使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以来,我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科技创新项目不断涌现,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培养技术经理人27人,获评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6个,设立科普创新示范基地9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7个,举办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5场,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推动11个科技创新项目在我区转化落地。举办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等系列活动20余场,汇聚600余名艺术院校师生深度参与乡村建设,将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拓展至对城乡发展的全面促进。开展农民画、广场舞、眉户曲子及非遗传承人等各类公益培训,培训文旅人才9000余人。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打造8号书院、土锤咖啡、乡创客市集等56个乡村消费新场景,通过植入新型消费业态,不断兑现生态和文化价值。2024年培养认定省级乡村工匠名师3人、市级乡村工匠16人、区级乡村工匠49人。选派66名市、区农业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活动970期,促进农业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应用推广,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生产技能。对脱贫村、示范村书记、农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等400余名致富带头人开展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三、存在问题一是人才引进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区人才政策体系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却缺乏相关更加具体、细化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待遇和重大技术创新奖励政策还不够优厚,加之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的文化环境和社会保障环境等还不够优化,致使人才引进步伐缓慢。二是干事创业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搭建。人才发展载体平台有限,能够助推创新创业的起飞跑道过于拥挤,尤其是缺少集聚、承载、吸纳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的产业平台,在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上问题还不少、任务比较重。三是对基层人才的服务保障水平亟待提高。受地方财力限制,对基层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水平本身就较低,有的政策还兑现不了。导致基层仍然存在“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作用发挥不了,作用刚显现却又留不住”的现象。四、整改措施一是我们将聚焦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拓宽思路,强化措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各类人才培育工作,二是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人才办要求,聚焦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拓宽思路,强化措施,抓好人才的“引、育、留”,为鄠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三是大力加大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不断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强文化人才培训力度,举办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研修等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文化艺术人才,不断建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坚持政治引领,落实党管人才。持续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压实人才工作责任。从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不断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大优秀人才典型宣传力度,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二是统筹人才规划,加强协调保障。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确保人才政策与区域发展战略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区委人才办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更为紧密的成员单位沟通联络机制,协同各方力量,共同解决人才引进、培育、服务保障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不断加强文旅、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人才经费的保障工作,为人才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人才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持续完善并升级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确保每位高层次人才享受到专业高效的服务。持续举办“人才兴鄠、育才强区”系列活动,加大“西安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项目评选扶持力度,助力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难题。四是拓宽引进渠道,壮大人才队伍。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靶向发力建设特色人才队伍,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引进、本地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才扎根鄠邑,深入推进“产学研金”一体化融合,构建高效协同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持续举办人才政策宣讲活动,不断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人才对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