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西安市长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8 10:19
单位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成果、培训、创业、项目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东长安街15号
法定代表人 索伟舵
开办资金 44.8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投资合作和商务局(西安市长安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18万元 0.1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投资合作和商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的业务活动;技术咨询:2024年长安区共管理科技特派员84人,其中市级科技特派员35名、区级科技特派员49人。依据科技服务协议,市级科技特派员能够严格按照市科技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自身优势,深入基层、立足乡村振兴,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的推动了长安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长安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果:2024年以来,3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9个,财政投入160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4个,市级科技小院1个;开展技术指导及培训720次,服务农民3594户,指导培训种养殖大户356户,服务农业企业、合作社197个,服务农村集体经济126个,免费发放技术手册5000余册,带动近1000户农民增收,辐射带动农民2万人以上;推广新技术111项,引进新品种147个;帮扶结对75个,带动贫困户59户。信息:一是科技特派员根据各街道的产业特点、发展需求和技术短板,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业对口的科技特派员,做到了精准选派。二是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了沟通机制,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科技特派员与行政村之间及时沟通,了解村庄的发展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三是培训和指导相结合,一方面,组织科技特派员对行政村的农民进行集中培训,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进行现场指导,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各行政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显著提高。五是农民增收致富,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收入。同时,科技特派员还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六是农村科技氛围浓厚,科技特派员的到来,激发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在农村形成了良好的科技氛围。许多农民主动参加各种科技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了自身的科技素质。(2)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年度按照业务范围积极主动开展了工作,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让社会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为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开展评选表彰奋战在科普第一线做出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创造出有利于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科普工作在企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3)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一是整体涉及面不宽。从技术服务的行业上,涉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从选派特派员看,主要集中农口部门,对活跃在乡村的技术能人注重还不够;从产业上,由于科技人员理论和实践的限制,缺乏设施性农业技术人才,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二是在实际工作中,科技培训难度比较大,农民意识还没有转变过来,小富既安,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组织难度大,留村的大都是妇女儿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