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南县> 商南县就业服务中心

商南县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8 10:22
单位名称 商南县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通过劳务输出、再就业培训,减少社会就业压力。劳动力资源开发;劳务输出;就业培训及再就业工作。
住所 商南县城东岗
法定代表人 王青春
开办资金 1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94.42万元 1214.6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坚强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2024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一)以劳务输出为抓手,转移就业实现新突破。扎实开展就业促进活动,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6万人,完成年度任务5.5万人的101%,创经济收入13.6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3亿元的105%。一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坚持线下线上并举,线下举行商洛市“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温岭企业专场招聘会、豫鄂陕三省“送岗位进乡镇”荆紫关镇专场招聘会等招聘会22场次(溧商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11场,省内对口帮扶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9100个,涉及加工制造等40余种行业,发放政策宣传资料5000份,达成就业意向883人;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县镇村三级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各人力资源公司作用,举办线上招聘会,发布岗位信息3500余条。二是深化区域劳务协作。通过劳务协作转移就业503人(脱贫人口308人),其中,向江苏转移就业184人(脱贫人口95人),省内就近就业191人(脱贫人口143人),到其他地区就业128人(脱贫人口70人),区域劳务协作转移就业完成年度任务418人的120%,区域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完成年度任务197人的156%;向浙江、江苏等地“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批次32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5人。三是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专项行动,动员各镇(办)、各人力资源公司,累计为市比亚迪、县万鹏鹏达等30家市县重点企业招工500余人。四是精心培育劳务品牌。按照“订单、培训、鉴定、就业、服务”五位一体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商南技工”劳务品牌,典型做法入选《全国东西部协作调研案例选编》,2024年10月,“商南技工”被市就业局推荐参加省级劳务品牌评选。同时,积极培育“商南茶农”劳务品牌,通过培训,扶持省市茶叶龙头企业8家、茶叶大户300余家,吸纳从业人员6000人,人均年增收1万元,9月12日,“商南茶农”劳务品牌被县人社局认定为县级劳务品牌。五是做好数据监测分析。指导镇村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数据的调查、统计、填报等工作,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的求职、培训、创业、就业意向,依托全国各大劳务基地提供的企业招工信息,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实现了人岗精准匹配。(二)以就业援助为依托,促进就业取得新成绩。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就业援助措施,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一是大力开发城镇公岗。统一制定了全县城镇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组织镇、村动员符合条件的群众踊跃报名,经过村、镇、县层层审核,认定就业困难人员366人,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1人。二是大力开发乡村公岗。结合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开发了一批环境卫生清扫、公共设施维护、垃圾分类投放等岗位,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开发了400个灾后重建、防洪防汛等临时性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2307人。三是全面落实社保补贴。通过强化宣传、落实政策、严格审核三项举措,扎实推进社会保险补贴受理工作,截止目前,接受政策咨询987人,受理、审核就业困难人员资料390人,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应享尽享。(三)以政策落实为载体,扶持创业彰显新作为。一是强化氛围营造。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从初选的6个参赛项目中,筛选出了心星程养老陪护管家、高佬庄农家乐等2个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的康养产业项目,参加商洛市首届“康养之都”创业创新大赛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选拔赛,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二是强化创业指导。开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专家指导创新”为主题的创业专家基层行活动,6名专家实地走访了51家企业,对创业者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增加了创业者的创业信心;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开展定期走访园区企业,积极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和专业服务,全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的培育、建设、认定等工作,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强化贷款扶持。念好宣传广、流程简、服务实“三字诀”,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笔1033.1万元(其中:小微企业1笔239.1万元),完成年度任务1000万元的103%,直接扶持创业36人,带动就业109人,存量贷款7048.49万元,当年到期回收贷款141笔4539.03万元,回收率97%,有效发挥了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四)以优化服务为总览,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一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纪和就业创业政策法规,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不断提升。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业务经办人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县政务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窗口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工作人员多次被评为“服务标兵”。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推动工作力量向园区集中、工作资源向企业汇聚、工作平台向基层延伸,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与就业工作相关的需求和困难,服务对象对就业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275人,完成年度任务2080人的109%,失业人员再就业604人,完成年度任务450人的134%,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0人,完成年度任务255人的114%。2、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33.1万元,完成年度任务1000万元的103%。3、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6万人,完成年度任务5.5万人的101%;创劳务经济收入13.6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3亿元的105%。三、存在问题一是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还有短板;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加大;三是求职招聘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四、改进措施(一)在补齐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短板上下功夫。一是围绕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用途、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利率、申报方式及办理程序等内容,重新修订完善政策宣传单,深入各镇(办),大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最新政策,并综合运用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确保基层工作人员规范受理创业贷款业务。二是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深入园区与小微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三是积极与各业务经办银行沟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的发放利率,减少创业者个人承担的利息,提高借款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积极性。(二)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下功夫。一是发挥各村(社区)就业信息员作用,摸清全县返乡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基本信息、求职意向、技能特长、就业状态、培训意愿等情况,建立数据库,并动态更新,为有组织转移就业提供数据保障。二是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强化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一次性求职补贴等政策的宣传,做好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为转移就业搭建平台。三是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和省内区域劳务协作,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点对点”输送、“保姆式”服务等举措,做大做强“商南技工”、“商南茶农”劳务品牌,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向组织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四是将培育劳务经纪人、劳务派遣公司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发挥劳务经纪人牵线搭桥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规模化转移程度。五是围绕“四大名城”建设,结合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实施,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引导不能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到帮扶车间或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就业。(三)在解决求职招聘结构性矛盾上下功夫。一是建立以各镇(办)和重点园区为主、人社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单位联动的用工服务体系,动态更新本地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两个数据库,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二是结合县域产业规划,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紧缺急需职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要;针对未就业劳动者,开展“技能实训+推荐就业”服务,帮助其精准就业。三是推动零工市场建设,支持零工岗位区域归集、多点联动、统一发布,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以即时快招为核心、以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服务为支撑的就业服务,切实发挥零工市场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作用。(四)在打造“商南茶农”劳务品牌上下功夫。积极深挖“商南茶农”劳务品牌潜力,依托茶产业链,继续在提高从业者技术技能素质、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上下功夫,新建“商南茶农”培训基地5个,实训基地5个,年培育“商南茶农”劳务品牌带头人10人,茶产业链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以上,力争在2025年底前将“商南茶农”劳务品牌打造为市级劳务品牌。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中心将按照“抓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振兴”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在补齐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短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求职招聘结构性矛盾、打造“商南茶农”劳务品牌上下功夫,以强烈的担当、过硬的举措、严实的作风,高质效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