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柞水县> 柞水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柞水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7 15:40
单位名称 柞水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县农田土壤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农村能源、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事故调查及纠纷仲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监测、保护利用,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及防治技术推广,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能源建设技工培训、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
住所 柞水县城交通路
法定代表人 苏曦砺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柞水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54万元 9.34万元
网上名称 柞水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农业农村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2024年度目标责任,通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扎实工作,比较好的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认真落实《柞水县2024年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中轻度受污染耕地,结合当地土壤污染状况、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低积累作物、调节土壤酸碱度、开展水肥调控和施用土壤调理剂等农艺调控措施。对于严格管控类耕地,坚决落实好现有管控措施和管控制度,在不改变耕地性质、不减少农民收益的前提下,通过改种花卉、牧草等非食用农产品,依法引导退出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种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为持续做好全县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监测结果对耕地土壤质量提升与保护的基础支撑作用。我中心组织开展5次耕地土壤质量监测采样工作,分别对14处耕地开展土壤布点采样,并送检至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专业环境土壤检测报告,通过监测和分析,了解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实现农业的高效利用和持久发展。3.继续开展农产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持续做好国控点、省控点的土壤及农产品的协同监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样品采集、制备、流转等工作。2024年我县建立国控土壤环境监测点1处,市级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点6处。通过检测农产品产地总体质量情况、潜在风险及变化趋势,形成全县耕地土壤监测网络,提高土壤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摸清重点区域农业产品质量情况,为做好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台账工作。建立柞水县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台账,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安全利用实施情况,措施效果,安全利用率,同时在开展工作时,做好工作轨迹和各种工作数据的搜集整理,全年土地安全利用率100%,严格管控率100%,并完成数据上报工作。5.加强农村农作物秸秆台账建设工作。制订了《柞水县2024年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安排布署秸杆资源台账抽样调查,在县农技中心、畜牧中心、农机中心的大力配合下,完成了下乡摸底调查以及系统的上报工作。6.开展农膜残留监测工作。在曹坪镇九间房村、红岩寺镇盘龙寺村、红岩寺镇闫坪村建立农膜残留监测3处,通过对样方农膜残留采样,掌握典型地块农膜残留情况,为后期土地农膜污染有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同时制定了《柞水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24年在全县推广应用地膜科学试点面积1.13万亩,推动项目区地膜处置率达到83%以上。地膜使用回收利用技术路径和模式基本形成,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农田地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7.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统计工作。认真按期完成全省农业资源环境调查上报工作,摸清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底子,掌握农业环境动态变化情况,为上级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8.深入宣传,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利用6.5环境宣传日向广大农户、养殖户印发《家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要点》《农村清洁能源知识》《三沼的综合利用技术》《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柞水县农作物施肥规范化操作规程》《柞水县农业技术节水措施》、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彩页等8万余份,编制了《土壤污染防治知识汇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读本》,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病死畜禽,严格执行“五不准一处理”制度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制度、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畜-沼-菜”和“畜-沼-果”农牧结合循环养殖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家喻户晓。9.配合环保等相关部门。牵头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创建、秦岭生态保护、生态振兴等相关农业环保资料的完善、收集和整理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加大沼气技术服务力度。对仍在运转的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与宣传活动,提升“三沼”综合利用水平,免费更换沼气灶具及易损零件的更换,提高沼气工程利用效率,2024年免费为沼气用户累计更换沼气灶150套,各种沼气设施配件200多件,有效的保证了沼气工程设施正常运转。2.加强安全检查消除风险隐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沼气工程摸底建档及安全排查工作,对历年来全县的大中型沼气、养殖小区沼气、联户沼气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走访,同时开展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在各镇建立了管理台帐,印发安全宣传资料3000余份,对存在安全隐患、检查出问题的业主、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一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不平衡,很多工作只是在宣传层面。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四、整改措施1.积极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实际情况,争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解决单位业务开展经费不足问题。2.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及时了解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安全利用实施情况,措施效果,安全利用率,同时在开展工作时,要做好工作轨迹和各种工作数据的搜集整理,及时上传。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真实的一手资料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今后工作打算:能环中心将克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继续抓好已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坚持从实际出发,客观真实反映工作推进和措施落实情况;二是继续开展污染耕地防治工作,认真实施组织,确保取得成就。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沟通、交流信息,畅通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渠道。加大土壤污染防治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资金投入力度,为小岭镇、凤凰镇积极争取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耕地污染防治,大力支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开展工作时,还要做好工作轨迹和各类工作数据的搜集整理,及时上传,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真实的一手资料,确保2023-2025年完成我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任务。三是在农业环保宣传方面,大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土壤环境保护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各类渠道加大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推广、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等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耕地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