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植保植检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监测防治保障。农业病虫害监测、防治;农业疫情监测、控制;农业植物检疫审批、调运;植保新技术引进、推广。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 | |
法定代表人 | 潘怀良 | |
开办资金 | 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4万元 | 6.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植保植检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一)优化监测网点布局,着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完成190个人工监测网点布设,采取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相结合,配备高空测报灯、自动虫情测报灯、性诱捕器、苹果自动化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自动监测设备,实现了重点产业全覆盖。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开展苹果真菌病害自动诱测。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在洛川、黄陵已实施,宝塔、子长正在实施,全力推进病虫监测信息化、智能化、制度化,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全市发布病虫情报155期,周报385期,旬报268期,其中市站发布病虫情报10期,周报80期,旬报50期。共建立短视频账号23个,发布短视频141条,其中市站发布短视频7条。中长期和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5%和90%以上,为科学防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二)狠抓重大病虫综合防控,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制定印发了《全市2024年植保工作要点的通知》《全市2024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分解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措施,为推进植保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洛川、黄陵、宝塔先后荣获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黄陵县植保植检站、洛川绿佳源、宝塔昌民专业合作社获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三)强化技术研究,提升植保服务能力。聚焦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病虫害,解决生产难题。在甘泉县开展番茄潜叶蛾防控技术试验示范,探索适合当前生产模式的防治技术措施。深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防治技术研究,在甘泉县和黄龙县建立示范区,推广集成化学除草技术体系。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开展苹果腐烂病、褐斑病等重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联合市果业研发中心开展延安山地果园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和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在延长开展自动灭鼠试验。包抓子长、甘泉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玉米增密度种植技术措施,收到良好效果。依托项目和试验、示范,全市引进低毒化学及生物源、植物源新农药5种、高效无害化灭鼠药2种,新器械2种。新器械雾化程度高,亩用药量明显减少,对全面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四)加大植物疫情防控,严格检疫执法。一是强化疫情监测。全市设立监测点501个,从4月上旬开始,定人、定点、定期严格按照监测要求开展监测报送,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完整。二是加强果汁企业监管。建立高中低管控措施,统一编码,固定专人,驻厂检查,系统监测,实行零报告和红绿码制度。全市3个果汁企业共收购残次果4800车、124800.68吨,绿码4717车,红码83车。市级抽查1440辆,通过扫码和抽查均为省内残次果。三是严格全面消杀。果汁企业严格按照“一厂一策”实施精准防控。全面落实一诱、一杀、一熏、一烧、一盖“五个一”措施,对厂区内及周边进行全方位消杀,强化“三道防线”阻截,坚决遏制苹果蠹蛾疫情传入。截至目前对进出货通道、果渣池边、厂区及周边共消杀7589.94亩次,对全市26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共消杀6345.6亩次,尚未发现苹果蠹蛾成虫和疑似成虫。(五)严格植物检疫执法。一是推进市场监管。全面落实“双员”和“两栏一诺一警示牌”等监管制度,共出动执法人员267人次,检查集贸批发市场72个(次),签订植物检疫承诺书152份,检查种子1356.9公斤,花卉市场35个,花卉品种79个。经检查,玉米种子持证率达95.9%,蔬菜种子持证率达88.9%,外包装无检疫标识3%左右。二是强化产地检疫。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出动检疫人员143人次,对辖区内苗木繁育企业开展检查监管,共检查种苗企业11家,对申报产检的苗木繁育企业组织人员在作物关键生育期开展田间调查,检疫检验,档案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杜绝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市,确保我市农业生产安全。三是规范调运检疫。在果品调运工作中,设立13个检疫签证点,固定36名检疫人员,24小时轮流检疫值班。实现了电子网络签证。截至11月底全市共签发检疫证书368份,调运量为291.26吨,确保了农产品的“无疫化”运销流通,无检疫投诉及案件发生。二、社会经济效益。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活动400余场,培训技术人员300人次、授训农民9000余人次。2024年,全市生物灾害总体中度发生,个别病虫偏重发生,各类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2459.2万亩次。我市突出玉米粘虫、大斑病,苹果腐烂病、早期落叶病,大棚菜疫病、灰霉病、霜霉病等病虫害,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实施有效防控,累计防治面积2985.7万亩次,挽回粮食、果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经济损失达9.83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据调查统计,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技术到位率分别达到100%和75%,防效明显优于传统防治区。通过绿色防控示范,全市农药利用率显著提升,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4.12%以上。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2024年农药使用量(折百)1154吨,较2023年减少10吨,同比下降0.86%。三、存在问题。虽然我市植保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一是植保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植保体系薄弱,人员队伍严重不足,加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约了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监测预警防治手段相对滞后,试验示范、技术应用、作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技术创新集成不高,加之农民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意识缺乏,限制防治效果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促进我市植保植检工作迈上新台阶。四、整改措施。(一)全面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根据我市产业布局及病虫发生特点,切实抓好果树、蔬菜、粮食作物产业安全,精准预报预警,加大田间普查力度,科学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实施植保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创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二)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开展技术试验研究,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聚力推进技术研发机制。精准实施统防,依托项目抓统防、依托示范抓统防、依托防治抓统防。抓好示范创建,集成配套措施,提炼模式。落实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总结出适合我市的防治技术方案,努力实现粮食丰收增产。(三)加大植物疫情防控阻截。加强苹果蠹蛾防控阻截,抓实苹果蠹蛾重点区域监测工作,对风险点进行加密诱捕和消杀,确保果业生产安全。加强植物疫情普查,优化监测调查方案,加大疫情扑灭控制力度,搞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专项调查、重点区域监测、核心区域防控,杜绝有害生物传入、扩散、蔓延,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苗木产地检疫,严格植物检疫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监管工作,控制疫情远距离传播,筑牢安全防线。(四)扎实做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积极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聚焦粮食、果树、蔬菜作物,建立示范区,引进推广低用量、低风险、安全农药及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等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加强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安全。(五)全力推进植保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田间课堂等方式,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用药技术,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信息宣传,规范信息发布流程,提升信息数量与质量,积极推进“视频植保”建设,拓宽宣传渠道。扎实开展模范政治机关建设,争当先锋创一流、调查研究摸实情、主动担当促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围绕“三个植保”、“两个确保”,突出植保新理念、行业新模式、监测新设备、防控新技术,培育植保新质生产力,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和不发生重大植物疫情。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