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法律法规直接赋予市本级的执法职责,并组织查处跨区域的复杂案件,监督指导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迎宾大道环保科技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栾小金 | |
开办资金 | 46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83.66万元 | 632.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公益 | 从业人数 8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执法亮剑,铁腕治污护生态一是碧水保卫,精准施策清浊流。围绕各类水专项执法,多措并举遏制水污染,守护水生态健康。(1)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涉水企业43家,沿河道排查172公里,出动人员219人(次)。共查出问题93个,提出整改要求93个,现均已完成整改。(2)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专项抽查检查。对4家企业进行抽查,发现问题5个,其中2个问题立行立改,其余3个问题正在整改中。二是蓝天守护,重拳出击祛霾尘。精准施策推进大气铁腕执法,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开展春季大气污染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06人次,检查企业及点位110家,共发现环境问题97个,均已按时限完成整改。(2)开展工业炉窑专项执法检查。排查27家企业,发现2家企业存在2个问题,现已整改到位。三是净土护卫,严密防控守根基。(1)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专项督导帮扶。对13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开展督导帮扶检查,发现环境问题57个,责令整改57个,现均已完成整改。(2)开展利剑治污专项行动。2024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513人次,检查企业1828家次,发现涉气污染源违法排污类案件22件,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类案件4件,危险废物违法犯罪类案件6件,共处罚275.1613万元。四是油气治理,严格执法防污染。对全市131家油煤气企业名录库中按30%比例随机抽选40家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发现各类环境违法问题54个,其中立案查处问题1个,处罚款100万元,建议整改问题53个。五是辐射管控,严谨排查除隐患。组织开展了2024年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及专项执法检查。主要对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是否申领(过期)、是否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保验收要求,放射源转让审批及跨省(市)转移使用备案手续是否完备等情况进行检查,共发现存在辐射环境问题31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六是医废监管,规范流程保安全。对全市30家医疗机构及医疗废物中转站进行监督检查,共发现环境问题31个。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问题清单并下发各分局,要求各分局对照问题清单督促涉事单位限时完成整改。七是养殖防治,督导帮扶促规范。组织开展了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专项督导帮扶工作。出动50人次检查15家生猪养殖企业,督促7家未办环评登记企业立行立改。八是排污监管,严格核查保合规。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监管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单位49家,出动人员176人(次),发现环境问题47个,责令整改47个。九是扫黑除恶,深挖细查净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今年全市共排查整治行业乱象问题线索10条(已全部查处),办理“三书一函”反馈问题38件(均为检察建议书,已执行到位37件,剩余1件正在积极办理中),暂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十是企业监管,科技赋能严把控。全市79家应纳入在线监测单位(1家长期停运),78家已完成设备安装联网,联网率达100%,其即时有效传输率为97.78%,补全有效传输率为99.15%,均位列全省第一,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对重点企业的精准监管。十一是信访处理,高效回应解民忧。认真对待环境信访工作,2024年妥善处理市局批转的8起信访投诉,及时完成调查并向群众反馈结果,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练兵赋能,精锐出击提效能一是实战锤炼,沙场点兵砺尖兵。组织干部参与中省市业务素质提升培训17期,选派4批次14人参加中省督导帮扶,赴水环境实战实训基地模拟练兵3场次,成功举办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竞赛比武活动和队列队形训练,全方位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与实战水平。二是质效并重,案卷精审优品质。组织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29份案卷进行审查,发现合法性评查问题11处、规范性评查问题172个,并严格督促整改落实。召开13次内部案审会,严格把控案件办理关键环节,制定完善执法文书规范与案件办理流程,支队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7件、处罚金额279.17万元。三是制度为纲,规范执法促公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在市局官网及时公示行政处罚决定及责令改正情况,依法对全市57家企业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强化执法全过程记录,综合运用执法文书与电子设备,确保执法活动全过程留痕可追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双层审核机制,保障案件处理合法公正,在“三项制度”考核中成绩优秀。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一系列执法行动,市支队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各类专项执法检查有效遏制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保障了水生态、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安全,为延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经济发展保障方面,一方面,通过查处违法违规企业,规范了市场秩序,为合法经营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合理运用“不予处罚清单”等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负担,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社会稳定维护方面,高效处理环境信访投诉,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增强了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挖行业乱象背后的涉黑涉恶线索,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三、存在问题一是执法水平有待提升。执法人员在发现问题、应对处置方面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在在线数据造假取证、新污染物防治以及特殊条件下恶意排污行为查处等复杂领域,专业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二是案件查办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不够精准,条款引用存在偏差,违法事实认定不够严谨,调查处理程序也不够规范,事实证据收集不充分。这些问题导致在每年的案卷评查中,总是反复出现一些常规性错误,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培训。针对执法人员在复杂领域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邀请行业专家、法律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讲解在线数据造假取证技巧、新污染物防治相关知识以及特殊条件下恶意排污行为的查处方法等内容。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执法技术。同时,鼓励执法人员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研究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二是规范案件查办流程。二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考核,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条文。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调查取证、案件审核、集体讨论等程序,加强内部监督和审核。对已办理的案件进行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五、下一步打算(一)优化执法方式,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持续开展“执法帮扶+送法入企”。充分利用在线监测平台、信息化平台、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对企业“无事不扰”。用好“不予处罚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负担。(三)持续深化实战练兵,提升执法队伍能力。抽调支队骨干力量充实大案要案专班,聚焦大案要案查办,有力打击恶意偷排、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大唐热电厂和延安市污水处理厂两个实战实训基地,扎实开展现场教学、专项培训、实战比武等练兵活动,提升支队执法队伍业务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