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延安市>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27 14:52
单位名称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技术创业提供服务。承担科技创业企业孵化硬件建设、软件配套和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促进项目转化;孵化企业入区资格审核;创业咨询、业务培训;其他服务。
住所
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
王开智
开办资金
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9万元
-0.94万元
网上名称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中心在延安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工作开展情况1、创新协同不断深化。持续加强与秦创原总平台、总窗口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协同发展和双向赋能的新路径,促进延安创新发展与总平台同频共振。2、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梳理中、省、市等部门在企业创新、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方面政策文件,按照省平台“1+N”的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延安秦创原政策资料库。3、创新主体培育壮大。中心依托红色筑梦孵化器,以建设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孵化平台为导向,联合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为高校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全方位、定制化服务。4、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加快推进延安大学科技园实质化运营,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定期评估和监督制度,积极引导推荐学校优势院系、学科到园区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二、社会经济效益1、协调联动人社部门,推动就业驿站和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夯实“家门口”就业服务。2、出台《提升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活力,促进秦创原与孵化器一体联动发展的支持措施(试行)》,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秦创原政策吸引力。成功举办“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暨知识产权培训活动等10余场。3、培育陕西省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1户,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1.2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推荐2家企业申报优秀产业发展团队项目、14家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6家企业申报人才项目,助力8家企业申报“揭榜制”计划项目、9家企业融资4000余万元,全年累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669万元。5、成功获批2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家省级首批概念验证中心,1家省级中试基地,成功认定秦创原高能级孵化器。6、组建博士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调研服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成中电星原等11家企业与6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19项,签约金额498.2万元。目前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注册及入驻46家企业,促成25个科技成果转化。三、存在问题科技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优,科技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发挥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与各县(市、区)及秦创原总窗口联动还不够紧密,在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等实质性对接方面还需加大力度。四、整改措施1、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平台功能。加强与秦创原总窗口、总平台的沟通对接,与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秦创原战略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建立实质合作关系。2、打破瓶颈制约,加速成果转化。发挥秦创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解决产业技术需求,促进科技合作协议签订,项目落地。3、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平台+人才+项目”聚集项目和人才,助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人才项目工程评选,加强校企、校地人才合作。五、下一步打算1、成立秦创原联盟,在高新现有的组织架构下与县区联动有了抓手。2、打造西安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中心、西安石油大学石油研究院、密码及网络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导入与本土主导产业契合度高的科技成果以及拓展新的创新增长点上有了进一步尝试。3、谋划申报建设秦创原能源装备产业聚集区。4、推动人社驿站、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入驻,为市级资源导入总平台创造较好的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