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图书馆(延安中山图书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收集、整理、保存、保护文献信息资源;提供文献保存借阅图书资料,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借阅及咨询服务;开展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 | |
住所 |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6号楼A段3楼301室 | |
法定代表人 | 薛景春 | |
开办资金 | 5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4万元 | 88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图书馆.公益 | 从业人数 3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快设施布局建设,区域功能渐趋完善。紧紧围绕图书馆顶层设计和读者需求,加快完善剩余功能区建设,努力打造专业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一是建设完成红色图书馆。红色图书馆是收藏全国地方红色文献的主题馆中馆,年底已完成提质改造工程。期间借助中图学会平台向全国发出捐赠红书倡议,共收到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吉林延边图书馆等单位及个人捐赠红色文献7637册,现有馆藏36598册并已完成数据编目、上架等工作,明年将择期对外开放。二是积极推进馆史教育基地建设。为全面呈现党中央创办第一所红色公共图书馆的辉煌历程,市图书馆启动“延安中山图书馆馆史教育基地”项目,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邀请专家和设计方经过8次会议讨论研究,逐步完成方案策划、施工图纸和行政审批等程序,目前已报送财政评审中心评审。三是持续申报建设数字主题馆。为满足读者信息化阅读需要、填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空白,推动建设“数智一体化”的数字主题馆,市图书馆多次邀请专家研究论证、包装推进,相继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2次。四是建成“书易之家”。为推动图书有效循环利用,市图书馆在一楼大厅建成“书易之家”,用于开展“用你读过的,换你想读的”图书存分活动,读者可将闲置的书籍按照存分标准与图书馆图书兑换,为读者与图书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二)扎实开展基础业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今年市图书馆聚焦读者现实阅读需求,通过多种方式持续提升基础阅读服务供给能力,让读者读得上、读得起、读得好。一是阅读资源不断拓展。全年采购各类文献11298册,订购报纸、期刊164种、14716册,数字图书馆新增试用库5个;“两会”期间为代表、委员提供纸质文献500册、电子图书3000余种、电子期刊200余种、优质学术视频资源400集。二是阅读阵地再添新址。2024年,全市新增分馆34个,全市共建设总分馆198个,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市图书馆目前建成馆外服务点共计92个,其中分馆7个、流动书屋42个、新型阅读空间43个。三是“延州阅读”激发多元文化供给。按照市委宣传部安排部署,全面开展品牌建设工作,与市方志办合作开展“史志讲堂”5期,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设立“北京知青文献”专柜,打造特色阅读资源;广泛开展联动合作,在学校、军营、酒店等各类单位、公共场所建立“延州阅读”新型阅读空间21家,惠及群众15万人次,打造高品质的新型阅读空间集群。四是流通服务平台全升级。微信平台增加检索各馆文献、消息推送等功能,方便读者及时了解馆藏和文献借还、到期等信息;押金、逾期费等读者费用开通微信支付,为读者提供无现金支付方式;全市13家图书馆开通社保卡借阅功能,实现身份证、读者证(含电子)、社保卡(含电子)、“i延安”肤施码等6种方式借阅。五是读者服务稳中有进。全年馆内外总流通493881人次、书刊文献外借149481册次,数字资源线上服务378464人次;办理读者证2779张,总持证量达到17236张;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和视频号累计关注数1.5万,推送动态信息、视频351条,新媒体账号点击量32.8万人次。(三)加大活动供给力度,文化惠民有声有色。围绕建设“阅读延安”主基调,构建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读者品牌活动体系,提升延安人民阅读能力,全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共计374场次,参与2.5万人次。一是品牌阅读推广活动成果丰硕。以12项活动品牌为抓手,举办2024年“龙行龘龘阅读延安”春节文化服务展演系列活动、中山书院大讲堂、“阳光阅读行”等活动51场次,注册志愿者达到318人、累计服务时长10456.3小时,其中“海燕姐姐讲故事”文艺精品项目、“阳光阅读行”进基层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二是重要节点活动规模持续扩大。在各大阅读节、纪念日及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开展延安市2024年“4.23世界读书日”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童阅延图共沐书香”庆六一亲子活动、第十二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延安分会场启动仪式及9项线上线下主题活动、“七十五载逢盛世同心共筑中国梦”经典诵读活动等,全面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延安娃娃”红色绘本大赛接续开展。第三届“延安娃娃”原创绘本故事大赛暨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大赛(延安赛区)在全市广泛开展,本次大赛收稿150余件,产生获奖作品33个,其中成人组23个、学生组10个,比赛成果丰硕,进一步推动了延安原创绘本事业发展。四是各类讲座、展览和培训精心组织。组织中山书院大讲堂、史志讲堂等各类讲座48场次,参与3952人次;举办“延安故事”文创旅游作品展、“快乐科学探险知识宝藏等你挖掘”科普文献推介展等展览3次,参观9688人次;举办太极拳公益培训等培训75场,培训3387人次。社会公益活动类型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群体需求。五是特殊群体活动深入开展。面向未成年人,举办“好书润童心,绘本启童智”2024年“娃娃绘本”阅读活动展演、阅“暑”光过“书”假——少儿暑期研学活动等,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面向残障人群,组织开展“照亮视障人士的阅读之路”活动、盲文与按摩推广培训等,捐赠30台智能听书机,为残疾人群体送去知识与温暖。(四)加强规范内部管理,工作效能显著提高。以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切实抓好内部管理,为创新开展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一是创新理事会治理机制。以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换届大会为契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创新成立经济、音乐、医疗等13个研究委员会,成员多达117人,发挥辐射功能,全年开展调研7次,举办阅读推广、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100余场次、参与2800余人次,推动理事会工作专业化、精准化。二是深化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发布《延安市图书馆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管理办法》《延安市图书馆专业技术岗位同级进档管理办法》以及部室年度量化考核指标工作体系;修订《延安市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业务标准及相关流程》等6次,开展技术培训会2期,让职工干事有方向、行动有规范、操作有程序。三是加强馆员业务素养提升。每周一上午开展“馆员大讲堂”,全年累计开展培训50期,达到以备促学、以学促干的效果;在全市公共图书馆座谈会、2024年延安中山图书馆学会年会上邀请专家授课,对县级馆进行线上线下业务辅导共7次、参与340余人次,进一步夯实基层馆员业务知识;积极组织馆员参加省图联盟线上线下业务知识技能竞赛及阅读推广、学术会议和评选推荐,先后荣获省图“优秀组织奖”“先进集体等”。四是压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全民健康工程环保普及教育活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暨消防应急演练活动,夯实职工应对风险安全防范意识;对馆内外设施设备开展常规巡检,做好汛期值班和隐患排查工作;按照数据备份“321”原则,做好全市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备份,切实保障全市各馆数据安全;对馆藏资源、上网信息开展不定期意识形态排查,及时化解风险因素。(五)开辟拓展交流渠道,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充分发挥图书馆空间、平台和资源优势,加强外部合作交流、联动开展活动,助推图书馆发展格局不断延伸。一是与国家图书馆建立合作联系。7月,到国家图书馆进行拜访交流,学习数字体验区、文创商店、“《永乐大典》的回归与再造”展览等建设经验,并就党建互动、文献资源、古籍保护等方面达成共识,市图书馆获赠红色文献3000册;11月,国家图书馆就举办民国文献保护培训到市图书馆实地考察,并初步确定明年在延安举办。二是全力支持省图书馆在延活动。协助省图学会协作协调委员会到宝塔区、甘泉县图书馆开展结对帮扶调研活动,省图书馆党支部到宝塔区新新小学、甘泉县太皇山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阳光阅读行书香进社区”——第三十二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服务活动、承办陕西省中科杯“赓续中华文脉厚植文化自信”主题活动等,为延安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提供了有力指导。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多领域合作。借助中图学会年会平台,向全国发起“我为延安捐红书延安为你开窗口”红色文献征集倡议,征集红书7637册;与赣州、遵义、桂林联合举办2024红色书香城市书画作品联展,有力推进长征沿线红色文化交流合作;与宝塔区政协就文献资源优化、活动开展、红色资源挖掘等达成合作共识,并在本馆设立“宝塔区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采集点”;接待云南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就智慧图书馆建设学习交流。二、社会经济效益延安市图书馆全年获得集体类荣誉8项、个人类23项。作为群众免费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记录的保存中心,不断致力于传递知识、文化和信任,提升群众素质修养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文化的传播,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三、存在问题一是项目储备意识不强,缺乏高质量、可持续的项目支撑;二是设备老旧、古籍保护等没有专项经费,相关工作推进滞后;三是读者活动形式不够新颖,创新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四、整改措施市图书馆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解决,扎实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定期摸排梳理馆内设备、项目等经费需求,建立项目储备库;二是梳理馆内设备、整理古籍,形成切实可行的专项报告请求上级部门支持;三是调研读者需求,结合馆内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创新。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市图书馆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图书馆服务读者中心工作,锚定“五个中心”建设布局,以“创新、融合、共享”为主题,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推动设施提升、办好办靓读者活动、深化提高内部管理、加强基层业务指导、深耕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