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

延安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5-27 14:33
单位名称 延安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建筑节能提供管理和服务。制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规划并实施;征收管理专项基金和新墙材的推广、应用。
住所 延安市干部培训学院3号楼2楼
法定代表人 汪海红
开办资金 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6.75万元 153.23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制定工作计划2024年度,我单位在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二、社会经济效益(一)建筑节能工作稳步推进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领域强制性规范,新建项目节能标准执行率始终保持在100%,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75%,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72%。大力推动建筑太阳能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鼓励条件合适的的项目开展地热能建筑供暖试点示范。既有建筑能效稳固提升,配合市发改委等单位对全市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进行综合绩效考评,2024年向6个县(市、区)10个项目补助资金5500万元,计划改造面积95万㎡。(二)绿色建筑发展成果显著2024年是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第二年,我市新开工民建项目13个,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100%,各项目责任单位都能按照要求,完备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及绿色建筑专项图审报告。建设单位组织并通过了绿色建筑专家评审项目的4个,建筑面积37.44万㎡,帮助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2024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93.3%。(三)装配式建筑有序发展秉持工业建筑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住宅建筑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思路,我办以年初筛选项目为重点,加强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监管,夯实各方主体责任,举办装配式建筑现场观摩会,推动装配式建筑与配套产业协同发展。2024年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占新开工面积比例为45.16%。(四)深化“禁实、限粘”管理大力推广新型墙材材料,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新建项目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三、存在的问题2024年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的不足与困难显而易见。(一)星级绿色建筑建设不到位。各县(市、区)星级绿色建筑发展缓慢,存在畏难情绪,未能严格落实市住建局印发《关于落实绿色建筑建设“四清一责任”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文件中关于星级绿色建筑建设要求。(二)建筑用能优化不到位。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进展缓慢,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规定“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但新报建项目未能全部按照《通用规范》,设计、安装、运行太阳能系统。四、整改措施(一)我办将积极对接相关单位,首先在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工作。(二)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项目。按照国家《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陕西省“十四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工作方案》中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五、下一步打算(一)积极宣贯新版《条例》我办将进一步开展宣贯工作,并对照《条例》督导各县(市、区)住建局严格落实“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等级标准进行建设”要求。(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监管,在绿色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中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4年10月1日后取得《施工图审查合格书》的民用建筑工程应严格执行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2024年版)。(三)强化绿色建材推广积极促进绿色建材认定,推动绿色建材应用,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民用建筑)的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分别不低于10%、20%、30%。发挥政府采购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加大绿色建材采购力度。(四)大力推进装配式产业发展指导装配式生产基地强化产品的迭代与创新,积极推广装配式装修,倡导菜单式装修,提高整体卫浴、整体门窗等建筑部品产业配套能力。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应用,加大轻钢结构在农村住房中应用规模。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升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应用水平,为实现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我市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