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丹凤县应急救援处置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国家、省、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辖区防汛抗旱工作;负责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调配和管理;负责防汛抗旱经费的筹措、下达和管理;负责全县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负责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 |
住所 | 丹凤县江南新城A区综合楼五楼 | |
法定代表人 | 吴昊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丹凤县应急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万元 | 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工作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汛救灾理念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森林防灭火工作方针,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防汛救灾、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省市县防汛、防灭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履行“丹凤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丹凤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全力做好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6次常委会、4次常务会研究防汛工作,制定了“一张清单”,绘制“两张图”,提升“三种能力”,对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防汛带班领导先后20余次组织会商研判指挥调度防汛工作;县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调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和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关于落实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的通知》等文件,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其职责,落实全县“一江三河”、7座水库、5座尾矿库和县城城区、12个镇(街道)等防汛抗旱工作县级领导包抓责任;落实河流、水库、尾矿库、滑坡体等防汛重点部位监测和管理人员职责。按照防汛救灾“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双2+5模式”和“123”工作要求,细化明确防汛救灾工作片区(网格)及各级盯撤责任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是提前部署全力备汛。各部门在汛前修编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8个(县级15个,镇级36个、村级157个)。为了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4月下旬以来,全县开展各类防汛演练共计213场次(县级演3场次、镇村演练169场次,行业演练41场次)。利用“安全宣传月”“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开展防汛抗旱知识宣传4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余份。县、镇(办)、村(社区)、组、片干部群众全覆盖收看省市县防汛警示片和县级防汛救灾专题片,深刻吸取洪涝灾害事故教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按照市防指统一安排,5月中旬,由县防指牵头,落实并制定防汛救灾“一张图”,经过各级、各部门防汛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全县防汛救灾“一张图”资料汇编,并上报备案。同时,指导各镇办、各单位5月31日悬挂上墙,在今年历次防汛调度中起到了决策指挥作用。编制完成《丹凤县防汛应急手册》,总结历年防汛经验教训,收集防汛基础数据,将指挥部成员单位责任清单、防汛责任人通讯录、防汛风险隐患点、物资储备、防汛抢险队伍等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了防汛应急手册,供领导防汛决策使用。县级储备防汛物资61种4.23万件,投入18.72万元为全县卫星电话续费保畅。县财政本级拨付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补充应急救灾物资。目前,县级各部门储备防汛抢险物资43类103286个,镇村储备防汛抢险物资61种42340个,其中铅丝18.41吨,编织袋16.35万条,救生衣2310余件、发电机196台,调整充实县镇村三级抢险队伍163支6122人。利用日间照料中心、弃用学校等建立备用避险安置点473个,帮扶部门积极向镇村捐赠防汛救灾物资,汛期以来各镇办紧急购置棉被800床、救生衣850件、救生圈350个、强光手电1225把、喊话喇叭330个、编织袋8万条、铁丝2400公斤、雨衣雨鞋1350余套、方便面725箱、矿泉水1125件、铁锨630把、对讲机220部;设置各类警示牌610块、锥形桶300个、警戒线15000米,储备大型机械182台。8月初,防汛办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前往寺坪、土门、竹林关镇拍摄丹凤县2024年防汛救灾专题片,在电视、短视频平台等多渠道巡回播放,提高全民防汛救灾意识。三是加密会商及时预警。县水利局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22处自动雨量站进行检修维护,水文站对38处自动雨量站进行检修维护,县气象局对48处自动雨量站进行检修维护,确保监测设备正常使用,提升了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县气象、水文、水利、资源、应急等部门密切监视雨、水、工、险情发展,加密监测预报频次,运用“三合一”平台组织会商研判30余次,及时发布各类预报预警信息,于2024年7月19日启动丹凤县Ⅳ级防汛应急响应。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完善上下游、左右岸互报联防机制,确保信息全覆盖无遗漏。充分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群、广播、喇叭、铜锣、口哨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切实解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盯牢重点警戒警示。5座尾矿库由所属工矿企业安排专人巡查值守,镇办落实专人同步进行巡查监管;7座水库中4座县管水库由水利局、3座镇办管水库由镇办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巡查值守;197处地质灾害点由县资源局聘请专人进行监测巡查防守;县城管局提前做好了低洼易涝区、排水管网、在建工程等重点防汛区域警戒管理;各有关部门提前关闭旅游景点、农家乐、民宿,暂停在建涉河工程施工,在防汛重点部位共设立警示提醒标牌11类652个,醒目标识危险区域,确保防汛重点部位不发生任何闪失。五是提前转移避险安置。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长安区“8.11”山洪泥石流和柞水县“7.19”桥梁垮塌灾害教训,始终把提前转移避险作为避免人员伤亡的最关键、最有效措施,按照强降水期间“三个坚决转移”和“五撤”要求,提前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特别关注老弱病残、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和建筑工地、涉水在建工程、旅游景区、野外宿营地等场所的流动人员,切实做到应撤尽撤、应撤早撤、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今年汛期共计撤离6084户10623人,未发生人员伤亡。切实做好转移安置群众生活保障,加强人员管理,防止提早或擅自返回造成人员伤亡。严格按照《陕西省防灾避险转移人员安全返回工作指引》要求,结合辖区特点,进一步细化防灾避险转移人员安全返回各项条件措施,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落到实处。六是紧盯隐患排查整改。紧盯“一江三河”、中小河流、水库、尾矿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低洼地带、临水临路临崖区、公路隧道、铁路沿线以及旅游景区、矿山企业、在建涉水工程等重点部位,扎实开展排查整治,同时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台账,逐项整改销号。4月份以来,共计开展9轮防汛检查,其中配合省市防汛检查6次,开展县级防汛检查3次。各镇(街道)、各部门同步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工作,截止目前共排查防汛隐患15个,已完成整改9个,剩余6个已落实整改责任人,限期完成整改。按期完成风险区复核工作,目前全县共66个地质灾害风险区,其中极高风险7个,高风险26个,中风险33个,已全部落实巡查责任。后期将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做到“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七是全力抗旱减灾救灾。今年6月中下旬,全县降雨偏少,分布不均,大部出现轻度干旱,局部中度干旱,6月20日启动县Ⅳ级抗旱应急响应。面对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全力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抗旱救灾。采取人工降雨、出动洒水车、用喷水枪进行作物灌溉等方式,挽救受旱作物215亩。投入抗旱设施设备100余台,灌溉农作物500余亩,新增人饮管道10200米,有效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各镇办、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和力量,全面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先农业后工业”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加强与气象、农业、水利、水文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旱情动态和抗旱信息的报送和通报,为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八是严明汛纪筑牢屏障。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关于明确县级领导主汛期防汛带班工作的通知》,县级领导主汛期在县气象局带班,并在“三合一”平台指挥调度防汛救灾工作。县纪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明防汛救灾工作纪律的通知》,对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提出防汛救灾“八坚决八严禁”纪律要求。各镇(街道)、各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带值班制度,认真履职尽责,密切关注汛情、旱情动态,对暴雨预警和洪水预警实施防汛责任人叫应机制,加强预警联动,迅速传递各类预警、处突信息,科学处置汛情、旱情,严格执行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各项制度。二、森林防灭火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全面落实“林长制”防火责任;二是严格火源管控,深化隐患治理;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氛围;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扑救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