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文化馆(延安市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普及科学文化艺术知识;为群众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迎宾大道 | |
法定代表人 | 沙海靖 | |
开办资金 | 3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810万元 | 54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文化馆(延安市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全年,市文化馆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累计服务群众约14万人次,成功举办了“百人万幅”春联义写义送、“延安过大年”春节文化旅游活动——戏曲公演、“宝塔山下唱民歌”品牌直播、“弘扬延安精神·共筑爱心之城”庆“五一”文化惠民演出走进八一敬老院、“乐响九洲·草原之夜”(舞动全国)首届广场舞大赛延安站展演、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演出、“公共文化服务·全民终身教育”共建单位挂牌仪式暨“迎七一·颂党恩”文化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景区)惠民演出、第十一届延安市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同心向党庆七一·踔厉奋发谱新篇”主题惠民演出、“大地欢歌·舞动健康”延安市第八届广场舞大赛、“喜迎国庆礼赞中华”暨“公共文化服务全民终身教育”延安文化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景区)惠民演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和比赛,全力增强延安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二)优质举办优秀文化展览。全年,开展各类文化展览20余期,约为6.5万人次提供了线下免费场馆参观服务和活动设施服务,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文化资源来延展出、展演,先后举办“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民间美术作品系列展览”及四期线上展览、“窑洞画语·宋如新绘画作品展”、“传承鲁艺薪火镌绘木刻新篇”——纪念“5.23《讲话》”发表82周年延安木刻版画作品展、徐华“延安·长安”个人美术作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延安市离退休干部书画摄影展、“心系艺坛解惑遍载桃李成林”刘小民从教40年书法篆刻作品汇报展、“光影共鉴献礼祖国”第二届延安旅游摄影作品展、“天风海涛”第九届海峡俩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展等多次展览,不断满足延安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持续做好群众文化培训。持续开展公益性免费培训,培训内容为音乐、舞蹈,培训主体为广场市民合唱团,组织市馆乐友合唱团完成了该团成立一周年文艺演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雷锋志愿文艺辅导活动,完成了第四季度公共文化服务培训任务。同时,在广场、舞蹈排练室等场馆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的成人、青少年书法、美术、舞蹈、声乐、二胡、古琴、萨克斯等专业艺术培训,年服务群众逾5000人次,努力用艺术滋养城市,让文化丰盈生活。(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组织业务骨干赴杭州参加“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音乐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音乐采风创作与新作品交流”活动、赴巴彦淖尔参加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春雨工程”文化传承志愿服务边疆行暨全国二十地文化馆联盟签约仪式;二是举办了第十一届延安市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开展了以《如何用舞蹈弘扬延安精神》《用好非遗项目讲好生活故事——浅谈小戏创作》为主题的两期群文大讲堂讲座,努力推动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二、社会经济效益(一)艺术创作佳作频出。组织业务干部创作编导的少儿舞蹈《传承》和《同学!别生气》入选“舞动新时代”陕西省少儿舞蹈现场展演,获展演纪念证书;油画作品《春雨》参加“东方红”杯黄河流域全国美术作品双年展并被收藏;油画作品《暖阳》入选红色西北·壮丽高原——2024中国写意油画作品展,陕北民间文化艺术丛书《陕北练子嘴》荣获延安市民间文艺作品大赛文学类一等奖等。(二)理论研究成果显著。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参加2024年度中国文化馆协会研究论文征集暨陕西省群众文化论文征集活动,共征集论文6篇,《延安市文化馆志》迎来终审,《延安节俗文化》也即将出版举办。(三)交流研讨促进创作。举办新编陕北场子秧歌展演及研讨会,秧歌剧展演及研讨会,延安木刻版画作品展及研讨会等多场活动;组织各县(市)区文化馆舞蹈干部及爱好者300多人参加培训陕北场子秧歌编创培训班,举办的陕北场子秧歌展演被评为延安市文艺精品奖励项目。三、存在问题2024年,我馆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为民服务的效能还不够高,服务范围还不够广,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够强,与群众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数字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快。三是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培训还不够多,对干部队伍在压力传导、制度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效能,活态非遗传承,创新惠民工程,加大精品创作力度,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实现延安群文事业高质量发展。四、整改措施深化制度建设,加强内部培训,以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促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一是认真做好文化馆评估定级各项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二是紧密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到培训开展有依据、工作运行有内容、考评监督有标准、各项工作有提示,切实加强对业务干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培训。三是适时开展业务技能的展演、展示和比赛,开展岗位标兵、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四是在明确“留”“废”“改”“立”的基础上,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梳理、完善中心各项规章制度,让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五是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制度落实,坚持将制度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内部管理科学规范。五、下一步打算(一)创新开展群文工作,全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节”“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延安过大年”“宝塔山下唱民歌”“陕北秧歌培训”,延安市新创编少儿舞蹈作品展演暨学术研讨会等展览、展演和培训活动。二是推出更有底蕴、更有营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创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彰显时代华彩的精品力作,更加嘹亮地唱响“新时代之歌”。三是常态化开展艺术普及,按期组织书法,美术,吉他,古琴,二胡,萨克斯,古筝培训班以及手机摄影、安塞腰鼓等专项培训。四是立足传承、守正创新,努力在非遗抢救挖掘方面取得新突破,在传承人才培养上取得新进展,在推动活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贡献,持续推动中心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在6月份,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进社区及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非遗传承人做好传习所传承工作。五是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开展与吉林延边市、江苏无锡市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加大对外优秀文化的引进力度,做到美术馆展览“一月一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六是积极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切实开展好“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志愿活动。(二)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多元化、便捷化、网络化的智慧型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一是严格落实中心网站管理实施办法,加大中心官网、微信小程序的优化升级、页面美化和运维力度,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做到栏目设置科学合理,信息发布质优量足,内容更新及时准确,切实发挥好网站和小程序有效发声、文化服务的主要职能。二是积极探索开展抖音平台直播模式,打造“面对面”“屏对屏”“线连线”沟通,搭建起中心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三是持续做好与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将月度展示展演培训计划、重要活动开展安排,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六是积极向行业媒体投稿,将中心的工作成绩、调研成果展示出去,做到季度至少一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