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洛南县寺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主要承担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乡村振兴、移民搬迁、生产经营等工作。负责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处置工作。负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工作。负责水利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土地流转等相关服务工作。 | |
住所 | 洛南县寺耳镇寺耳街社区 | |
法定代表人 | 张亚平 | |
开办资金 | 4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洛南县寺耳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19万元 | 21.5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我站集中精力贯彻落实省市县农业生产及其他政策,扎实推进工作,现将我站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农业工作1.抓紧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按照县级下达我镇的粮食生产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据实分解到村,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紧锣密鼓完成春耕、夏播、秋收、秋播工作,全镇粮食生产实现稳产1.9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0.5万吨。其中玉米种植1.23万亩,马铃薯0.39万亩,大豆0.31万亩,其他0.05万亩;油料生产0.28万亩;农业特色产业食用菌300万袋,木耳20万袋。全镇户均粮食保有量超500公斤。2.各项惠农资金保障有力。今年以来,镇农综站结合上级各项惠农补贴文件精神要求,积极宣传,认真核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上报。各项补贴资金经户上报、村验收核实、镇抽查公式上报等程序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各类补贴资金公正、公平、透明,坚决杜绝平均分配现象,坚决避免漏发错发。其中:地力补贴全镇共涉及2855户,兑付资金755412元;马铃薯良种补贴全镇共涉及1124户,兑付资金22515元;产业奖补全镇共涉及1093户,兑付资金2039005元;大豆生产扶持资金全镇共涉及478户,兑付资金185700元;各项奖补未出现一例漏报或误报事例,确保各项补助资金全部如数兑付到每户农户的手中。(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工作今年以来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全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开展“三资”合同清理、村集体“削薄培强”、规范村集体经济运行、监管联合社投资收益分红等工作,有效确保了全镇9个农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发展壮大,同时对县农业局经管站在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中督查发现的问题,由农综站业务部门牵头第一时间进行指导整改,开展督查整改回头望,现场指导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工作每月不低于2次。完成“陕农经”平台及清产核资等相关业务。(三)畜牧工作1.我站积极开展畜牧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布病无疫区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肉牛增量提质项目实施,全年猪饲养量5524头、牛饲养量3967头、羊饲养量3928只,家禽饲养量21900只,全镇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坚持集中防疫与补针相结合,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死面,夯实防疫人员及责任,开展防疫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及检查、督查。全年开展防疫技术培训3次,54人次,深入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指导、防疫检查督查40次,免疫密度、免疫挂标率、免疫建档率均达到100%,各种免疫疫病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顺利通过了县上防疫检查验收,为我镇畜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3.认真组织开展牛羊布病无疫区建设,组织开展了辖区牛羊饲养场户及布病流行病学排查、调查问卷,全镇计排查牛195户、825头、羊21户、559头。划分养殖单元9个,组织开展采集牛羊血清样品388份,经检测无阳性病例。按照布病无疫区创建档案整理要求对2022-2024年进行了整理归档,入户发放布病宣传资料800余份,发放消毒药品500余份,按要求完成了布病无疫区建设各项工作,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四)水利工作1.加强饮水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运营。组织各村开展自查,共反馈问题38个,涉及9个村851户3482人,对各村反馈的问题逐一进行实地勘察,提出解决方案,要求限期完成施工任务并落实管护责任;严把水质关口,7月份对全镇的65个水样进行了2次送检,检验结果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按照市县要求组织各村对安全饮水进行逐组、逐户分类登记,并拍照佐证,形成案卷9卷,按时上交县水利局,对所有贫困户饮水安全认定;对黄龛、高村、田门等9个村水毁的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已经竣工使用。2.加强河道管理,确保行洪畅通。我站结合防汛工作加大对河道管理的力度,广泛宣传,并充分发挥各级河长的管理职能,加强河道管理,基本杜绝了群众乱挖乱采、污染的现象;我站积极主动服务,和河道作业单位接触,要求他们按要求开采,及时运走,及时复平,保证河道安全,确保行洪畅通。制止和取缔了2起河道违法作业;新修、加固河堤5处1200米河道清淤1000米。(五)林业工作1.产业方面。抓好核桃经济林产业,确保核桃优质高效,秋冬季对全镇9个村的四旁、建园核桃树进行了扩盘、涂白、修剪、施肥等综合科管,计20余万株,1.8万余亩;今年调运连翘苗20余万株对我镇5000余亩的连翘基地进行了补植补造及扩盘、除草、施肥,对长势良好的连翘建园基地进行了科管:修剪、土地深翻、施肥等,为保证我镇连翘中药材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镇人工栽植连翘基地及野生连翘管理、种植桔梗、猪苓、茯苓苍术等药材0.44万亩,中药材总产量0.056万吨,总产值4338万元。为全镇药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2.森林防火。春、秋、冬季森林防火基础工作安排到位。全镇发放《寺耳镇森林防火入户告知书》3000余份;《入户通知书》发放3600余份;《宣传手册》、《工作手册》、《防火条例》、《野外用火管理通告》等1000余份;张贴《洛南县森林防火戒严令》300余张;悬挂森林防火警示牌20余副、横幅100余条;张贴森林防火标语及森林管护标语1000张,镇、村时不时地安排森林防灭火宣传车到村、组、沟岔进行森林防灭火知识宣传,同时做到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均安排专人看守,随时组织安排进行森林防火突击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截止目前,全镇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农业种植完成情况。完成地膜覆盖9000亩,促进农业配方施肥21000亩。结合乡村振兴开展产业培训、种植业、养殖业等适合农村群众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全年完成农业技术培训1600人次。(二)集体经济及产业完成情况。全镇9各村(居)集体经济收益2024年均在10万以上,10-20万村6个,20-25万元村3个。充分带动全镇连翘发展热潮,在黄龛村、东庄村、王沟村新发展连翘500余亩。将黄龛村连翘产业链再延伸,建设库房、烘干房等配套设施。同时2024年胭脂河村松籽加工厂投资120万完成建设,配齐生产设施投入生产。充分带动农户务工就业,全年达200多人次,实现利润30万元。(三)畜牧业方面完成情况。全镇规模化养殖场户14户,均安排镇级畜牧业务干部包抓,已全面落实化粪池、晾粪棚、以及干粪棚。养殖场户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达到100%,使用率100%。牛羊布病净化送检血样429份,均监测合格,送检养殖场户45份血样,布病监测均合格,确保我镇畜产品安全,全年无动物疫情发生。(四)林业生产完成情况。核桃产业以黄龛,寺耳街两个村(居)1200亩核桃园为示范点完成全镇核桃秋季科管提质增效任务;新发展猪苓、茯苓、苍术等人工种植中药材1200亩,野生中药材保护1000亩。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习不够深入。总认为我们是业务部门,只要搞好业务就行,因而放松了职工政治理论的学习,导致在很多工作方面起点不高,造成工作被动。2.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偏低。由于受到资金,技术方面的制约,致使所生产的农产品由于档次不高,难以卖到好的价钱。3.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个别村对上级部门注入的发展资金不敢用、不会用,没有长效稳定的发展项目,靠上级部门输血分红,自身集体经济组织产业薄弱没有过多积累甚至没有产业,存在对产业发展政策吃不透、吃不准情况,个别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及创业致富带头人导致发展缓慢甚至原地踏步。(二)整改措施1.组织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各自综合素质。2.积极对接上级,邀请农业专家对各村开展农业知识讲解、技能培训,提高村干部及种养殖大户自身素质,带动其他群众。3.探索多形态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如股份合作模式、企业带动模式等,通过合作社引领,村企联建、村民入股,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强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培训与创业帮扶,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开展日常化、实战化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下年度工作计划(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二)重视粮食生产工作,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类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三)加强畜牧春秋防疫及日常监管,确保群众食用放心产品;(四)以核桃、连翘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综合科管质量,为林农增收提供技术支持。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确保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五)网格化管理河道,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管理办法;(六)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其他各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