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网络信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城域网建设及网络数据传输、网络运营和IP、域名的分配管理;教育资源库建设、管理及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库维护;教育信息网管理及采集、编辑、播发教育相关信息;教育信息技术普及推广、培训和远程教育等。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教育局办公楼6层 | |
法定代表人 | 梁学清 | |
开办资金 | 96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6万元 | 1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延安市教育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培训应用研究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助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311所中小学校依托“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各类直播、点播、教研活动等课程1500多次,参与师生数三万多人次,向省平台报送名校名师公开示范课课表60多节,报送宣传稿件20多篇幅。组织参加陕西省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获得省级奖项19个,表彰市级优秀作品150个;开展2024年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获省级奖项43个,表彰市级优秀作品101个;评选表彰“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课堂实录16个、教学论文15个、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实录28个,远程同步互动课堂教学应用论文37个;组织申报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十四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立项3个课题,第二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四五”规划课题申报立项9个。组织安塞区初级中学、安塞区第一小学申报第三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校,黄陵县桥山中学申报“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吴起县成功申报2024年“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县,延长县4所小学1所中学和延川县6所小学成功申报为“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能力智能评测与教学精准辅助技术研究”试点校,组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开展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培训项目,宝塔、延川、甘泉、富县、吴起等县区积极开展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二)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人工智能教育暨创客教育普及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第二十四届陕西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陕西省小学生趣味编程专项竞赛活动、2023—2024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共获省级各类奖项62个,4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延安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等6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单位”。组织参加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题培训班、暑期系列培训班、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训班,举办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会,共计650余名教师培训;举办2024年延安市小学生趣味编程专项竞赛活动,共计544名学生参加了比赛;举办延安市第四届中小学人工智能暨创客大赛,全市共有2381支队伍、2597名学生参赛。200余名学生通过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评测和全国幼儿积木建构能力评测,安塞区第四小学等6所中小学获批“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宝塔区创新实验小学等2所学校获批“陕西省小学生编程教育实验校”,志丹县市镇小学等3所学校申报“陕西省小学生信息素养编程能力测评试点”,甘泉、洛川、黄龙、富县开展陕西省“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活动”。(三)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做好舆论舆情处置工作全年共向省厅网站投稿28篇、向延安市人民政府网站投稿并发布各类信息88篇;在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583条,在延安教育微博上共发布信息178条,在“延安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578条;开展民意征集3次,网上调查3次。共接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工单252件,其中求助类192件、举报类16件、投诉类30件、咨询类8件、建议类6件,目前已经办结245件,正在办理7件;受理市长信箱、局长信箱各类信件121件、依申请公开7件。(四)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控,确保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定印发了《延安市教育局2024年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关于开展全市教育系统互联网站基础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统筹推进全市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点做好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的网络舆情日常事项上报和研判处置工作,每日实行零报告制度;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监管,以及网站等新媒体上有关教育方面信息的浏览频次,防止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积极与上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网信、国安、保密、公安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和事件处理机制,汇总并及时预警,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二、社会经济效益召开了延安市智慧教育推进会暨2024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统筹安排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向省教育厅遴选推荐黄陵县申报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域、延安中学和吴起高级中学申报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评选公布了延安市第二批21所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对全市111所学校的数字校园评估工作进行了复查,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全市新建5个智慧教室、110个远程同步互动录播教室、6个创客实验室,升级改造164个“班班通”教室、18个计算机教室,更新计算机736台。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3个县(市、区)教育信息平台、317个校园网、581个计算机教室、7660余个“班班通”教室、175个录播教室、393个远程同步互动录播教室、105个校园电视台、98个智慧教室、92个创客教室,拥有计算机57600余台,所有学校通过光纤接入县区教育信息平台,100%的中小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数字化环境。三、存在问题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中心党员数量较少,部分党务活动不能很好的开展;二是市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智慧校园等建设项目进展缓慢;三是城乡学校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城乡结对帮扶学校之间常态化同步互动教学研究活动难以开展;四是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水平有待提升;五是市县校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设施设备,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亟待加强四、整改措施(一)持续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域及“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工作,推荐黄陵县申报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域、延安中学和吴起高级中学申报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对全市111所学校的数字校园评估工作进行了复查,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数字化转型。(二)举办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师资培训班,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幼儿积木建构等级评测工作、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陕西省中小学学生素养提升活动等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举办延安市第四中小学人工智能暨创客大赛。(三)县区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推进“远程同步互动录播教室”建设,提高“远程同步互动录播教室”覆盖面。不断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乡村教育振兴。五、下一步打算2025年,我们将按照中、省、市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全面加强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一是广泛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数字化基础环境;二是完善“延安市远程同步互动录播教室综合管理平台”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三是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智慧教育、创客实践等培训应用和大赛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四是充分利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等,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五是是持续做好教育系统政务公开、信息宣传和舆论舆情处置工作,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六是加大网络安全设施建设,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控,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