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高陵区昭慧路一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永刚 | |
开办资金 | 3836.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高陵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58.84万元 | 3119.41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26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提质创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在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校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规划,我们分解任务,稳步前进,制定了各年度实施计划,逐年推进,及时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科学构建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社团+研学)”的“三新”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结构性、方向性、个性化选课需求。2024年,学校严格落实了国家级底色课程。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启动课堂评价机制,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精品微课。组织年级每周每科一节公开示范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校还研发了校本化特色课程。依据课标,紧扣教材,开设20余门课程,包括阅读课程,全科竞赛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学校打造了“云槐好课堂”探究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课前“四精”——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课后“五必”——有练必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云槐好课堂”课堂核心五环节:有效先学、合作探究、踊跃展示、总结提炼、灵活运用。2024年,学校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提出了“1357”的目标,即一年入门,三年胜任,五年成骨干,七年成校内名师。对于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开展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过关课、达标课、优质课、示范课”四个阶段的培养,快速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三级三类”教师,突出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求他们承担示范课教学任务,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育课题研究,承担培养新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对于省市区命名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鼓励他们保持荣誉,不断进取,关注课堂,注重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和名师来校讲学或上示范课,每学期开展领导引领课、教学骨干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教研方面,学校继续强化集体备课管理,学校明确了教科研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根据学科学段特点共设14个教研组,在各年级设定相应的备课组,实施教科研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了新课标解读讲座、新高考试题研究讲座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同时近一年中我校各学科共承担11个市级课题、3个区级课题、27个校级课题教研任务。为确保这些教研课题按时保质完成,教研室安排专人负责,跟进课题进度。通过专题研讨、专题报告、专题论坛等途径,促进我校教学管理、教师评价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二)加强德育建设,提升教育管理质量2024年,学校举办了系列深受师生好评的德育课程。爱国主义升旗仪式深入人心;法治宣传系列活动增强法治意识,禁毒、反诈反邪教常态化进行;新高考改革下的选科规划与学法指导系列课程助推家校共育;文化育人、德润校园的德育模式基本成型;创建“云槐纪律卫生示范班”蔚然成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举行“云槐之春”、“云槐之夏”、校运动会及“云槐杯”“拔河”比赛系列体育比赛。一中路大清洗活动践行了劳动育人,培育了社会责任感。(三)开展多元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了校园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文化节中,学生们展示了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对校园环境进行了优化,更新了校园文化宣传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和校园活动风采。打造了文化长廊,展示学校的历史和办学理念。(四)提升办学条件,营造温馨校园环境校园建设方面,2024年我校校园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改造升级新校门,重整后的一中路宽敞平整、温馨简约的“槐香书屋”、干净明亮的学生餐厅,崭新靓丽的篮球场、新投入使用的学生卫生间、状元池和云槐广场LED大屏等等。(五)后勤保障维护校园设施,定期对校园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校园安全。在食堂管理方面,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渠道。优化菜品结构,提高饭菜质量,提高学生食堂满意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4年学校坚持特色办学,“承继泾渭文运,打造云槐一中”。学校着力打造“云槐”校园文化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为学生素养提升和多元发展助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品牌。学校不断增强了办学吸引力,扩大了社会影响,致力于打造自己“叫得响”的品牌,在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团队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优秀的品牌。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校教师个人实力和学科、学校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开展教师法制教育,师生无犯罪现象,违法率继续保持为零,严格控制辍学学生。三、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本年度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校本化特色课程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相关课程如阅读课程、全科竞赛课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挖掘学生特长潜能;2.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于硬件问题学校将积极向上级反映,再立足于学校实际,积极挖掘校内潜力,尽快实施。为了积极应对新高考,我校在不断组织学校教研教务相关部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下步工作打算在接下来的一年,学校会坚持丰富课程体系。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课程资源,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指导思想下,学校科学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社团+研学)”的“三新”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结构性、方向性、个性化选课需求,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级底色课程。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启动课堂评价机制,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精品微课。在交流中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效益,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加紧研发校本化特色课程。依据课标,紧扣教材,开设20余门课程,包括阅读课程,提倡全科阅读,拓展视野,内化思想,改变精神;开设全科竞赛课程,直击学科本质,培养学科思维,挖掘学生特长潜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