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卫生计生信息统计中心

宝鸡市卫生计生信息统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13 16:30
单位名称 宝鸡市卫生计生信息统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宝鸡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和统计工作提供服务。业务范围:拟定全市卫计统计工作办法、制度和标准;对全市卫计部门统计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负责全市卫计综合年报;发布全市卫计统计资料,负责全市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建设,卫计数据库规划设计。
住所 市行政中心6号楼B座
法定代表人 张杭
开办资金 6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55万元 9.5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张杭,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圆满完成省考市目标任务“三级公立医院联通区域平台占比”。目前我市三级公立医院已全部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该项占比为100%。今年,随着眉县中医院接入,全市已有37家二级以上医院与平台对接,实现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我市此项工作进度位居全省前列。2.有序推进省级下达试点任务“三秦智医助理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信息化项目”。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卫健、数据、财政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项目试点工作,完成前期基层信息化摸底调研,组织委机关相关科室、部分县区卫健局和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开展专题研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全市13个县区、17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03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纳入项目实施范围,计划按五个阶段分步组织实施。目前,该项目下拨我市两批共计248.8万元的省级补助金已下拨县区。待省上项目正式启动后我们将抓紧组织实施。3.加快推进市级检验结果互认信息平台建设。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改造原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建设市级检验结果互认信息平台的方案,推动医疗机构间检验信息互通、检验结果互认,并对互认各环节实施全流程监管。目前项目招标采购工作已完成,正在按照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中心端程序调试部署工作。后续随着项目的落地,这将成为我们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创新举措。4.大力推动商用密码应用工作。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通过邀请中科院专家开展专题培训、组织现场观摩、定期开展工作调度等方式,扎实推进卫健系统商用密码改造应用工作,市委密码局对我委相关工作做法给予通报表扬。目前,市中心医院率先完成密评密改任务;市人民医院完成密改项目招采工作,即将进行项目施工;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已完成密改方案评审,正在办理密改项目招标事宜;宝鸡高新医院、宝鸡第三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市康复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完成密改方案编制,正在进行方案论证。我委两个信息系统也已完成密改方案评审,正在向市财政申请改造经费。5.实施云网基础设施升级工程。目前,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市计免系统以及12个县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全部迁移至政务云部署。完成市级卫生健康专线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全市37家二级以上医院通过专线、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VPN方式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形成了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卫健行业互联互通传输网络。6.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工程。一是持续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完成与37家二级以上医院对接,采集汇聚门诊、住院、检查检验等信息,形成电子健康档案323万份,电子病历信息1.7亿条。二是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医疗、公卫、疾控、血液、急救等信息资源,完善“健康宝鸡公众服务”微信小程序,服务注册用户180余万人。7.实施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程。开展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和系统数据对接工作,加快医疗机构与疾控系统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已有16家医院完成了前置软件安装,正在进行数据对接及试运行。8.实施基层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推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服务,市中心医院与7所基层医疗机构完成以影像、电生理等系统为基础的医疗集团建设,6个区县建成远程影像诊断中心,8个县区建成远程心电诊断中心,高新区正在搭建统一的医共体云平台。二是推动公卫健康档案数据应用,将公卫健康档案信息查询统一集成到“健康宝鸡公众服务”小程序之中,逐步向个人健康档案汇聚,岐山县、高新区等县区通过建设健康小屋、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健康档案数据自动采集上传分析。9.推进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行动。一是推广应用医疗健康信息标准,推进市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继宝鸡高新医院后,今年市人民医院通过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四级乙等测评。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等市级医院已建立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二是取消医院自建的实体就诊卡、电子就诊码,推广普及居民电子健康码,实现患者就诊全流程“一码通用”。目前全市32家医院接入居民电子健康码管理平台,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296万张。三是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市级健康档案共享系统,实现群众就诊、检查等信息跨机构共享调阅,目前跨机构调阅3万余次。同时,通过“健康宝鸡公众服务”小程序,向群众授权开放个人健康档案查询,累计查阅104.5万人次。10.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行动。一是开展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全市8家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四级标准,21家医院达到三级标准,22家医院开通线上服务。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高新医院等市级医院建设智慧医院服务平台,市中医医院完善中医药电子病历,提供中药特色方线上购买,冬病夏治线上预约等服务。二是搭建“宝鸡护理到家”APP,大力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累计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三是推进卫健系统外国人永居证便利化改造,目前完成改造二级以上医院52家,基层医疗机构103家。11.推进健康医疗数据深度应用行动。一是挖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资源,建成可视化健康宝鸡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医疗服务、医改监测、卫生资源、药品管理、城市人口、便民服务等6个方面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二是借助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汇聚机制,建设精麻药品监测管理模块,监测医院37家、精麻类药品137种,助力规范安全用药。三是强化卫生统计数据应用分析,开展卫生统计数据与行政审批、医疗业务管理等数据比对分析,严把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按季度对全市37所主要医疗机构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12.推进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一是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为抓手,大力开展卫健系统网络安全分级保护工作,全市3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关键信息系统经过三级等保测评。二是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卫健系统内网络安全通报机制,及时发布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和预警信息,指导快速处置整改。针对重点环节和风险隐患,组织各单位定期开展自查自检、渗透测试,防患未然。三是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开展全市卫健系统网络安全专题培训和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目前我市三级公立医院已全部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该项占比为100%。今年,随着眉县中医院接入,全市已有37家二级以上医院与平台对接,实现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通过认真回顾总结,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存在问题1.整体工作前瞻性谋划不够。2.部分工作进展还不尽如人意。3.各项工作统筹还有待加强。4.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二)改进措施1.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全领域、全行业去系统谋划和思考,整体规划和前瞻性设计。2.今年承担的几项重点工作,后续加快推进。3.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提升整体效能。4.积极争取各级经费支持和相关专业人才引进。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开展全域信息化规划。按照“全领域、全业务、全链条”的要求,对全市卫健领域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各方面业务需求进行全面调研摸底,进行系统谋划,开展整体规划,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增强全市卫健信息化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二)加快推进两个项目建设。一是持续推进市级检验互认信息平台建设,适时扩大覆盖机构范围,进一步向实现检查互认扩展。二是按照全省工作部署,推进“三秦智医助理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在我市落地。(三)积极探索两项改革试点。一是探索数字医联体建设。在巩固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底座的基础上,研究全市统一的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方案,以信息化为先导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二是试点建立全生命周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按照国家《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基本内容》,推进个人诊疗信息与公卫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等信息融合。(四)扎实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智慧医院建设。以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为抓手,完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二是强化数据治理应用。开展卫生健康数据治理行动,适时对健康宝鸡大数据监管平台进行扩容升级,整合国家卫生统计直报系统数据,推动多维度监测分析应用。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持续推进卫健系统商用密码改造应用,有序开展有关业务系统国产化改造适配。推进网络安全分级保护,健全数据安全治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