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气象局

宝鸡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5-05-12 15:53
单位名称 宝鸡市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宣传和科技推广。
住所 宝鸡市清姜东一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郭清厉
开办资金 1608.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22.72万元 1739.2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持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精密监测能力。秦岭太白大气本底观测试验项目、凤县X波段雷达、宝鸡风廓线雷达正式开始业务试运行进入试运行阶段。金台北斗中继接收站,眉县、凤翔植被和物候观测系统,遥测式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系统,40套6要素自动站、25套微智站国债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太白大气本底站7月1日按期开展试验观测。持续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动态更新本地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指标,提升极端天气综合监测能力、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应用秦智、NIFS系统成果,预警发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86%,强对流预警信号提前量达47分钟。编制《宝鸡各县区气候极值一张表》,在天气监测预报预警、预报服务复盘中开展应用。持续提升精细服务能力。建立气象预警先导机制,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制定《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健全突发事件预警短信全网发布、“闪信”强制推送机制,建立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叫得到、叫得醒、叫得应。持续提升基础业务能力。二是着力强化气象应急联动机制保障。完善省级渭河流域联防工作机制。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气象工作。召开“三会合一”专项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和示范市建设工作。加强与天水、平凉、定西等渭河上游地市联防联动,建立信息共享、会商交流、预警联动机制,成功抵御今年渭河第1号洪峰。由市委督查室牵头,对各县区党委政府落实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推动解决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化行业管理职能。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宝鸡市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制度保障更加完善。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防雷安全检查规范》《猕猴桃低温冻害预警等级》地方标准8月30日正式实施。市县多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13次,防雷重点单位检查全覆盖。三是不断加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力度。实施“智慧农业气象+”赋能行动。强化对大宗粮食等农作物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服务,“三夏”气象信息全网发布、融入“嘟嘟农机”平台,气象信息实现辖区内农机手、种植户全覆盖。开展宝鸡气候变化及影响与预测技术研究。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资源评估等气象服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发布天气防御通知36份,启动应急响应19次88天,准确预报预警“4·13”强对流、“7·16”“7·23”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发布决策服务产品365期、预警信号168期、气象预报预警短信110万余条。强化气象灾害防御联防联动。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若干措施》,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道路交通、城市内涝、山洪灾害等气象风险预警,旅游、交通等风险提示。与减灾委、应急局等联合共建表彰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组织开展常态化业务学习,在陕西省气象局和陕西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举办的2024年陕西省第一届人工影响天气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联合市总工会举办第三届县级防灾减灾劳动技能竞赛。发表科技论文10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软著3项。二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土特产”气象服务,国家级猕猴桃气象服务中心、全省首个猕猴桃气象科技小院落户宝鸡。气象科技元素亮相第二届猕猴桃博览会,特色产业气象服务覆盖率达85%。服务“双碳”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陈仓大水川旅游度假区、陇县关山草原景区、太白鳌山滑雪度假区,入选“生态节气文旅品牌名录”,通过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央视网、中国天气网等媒体全网推介。助力眉县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和作业效益评估。组织开展人影作业122站次。保障重大活动。圆满完成中央领导来宝考察专项活动气象保障任务,为农民丰收节、宝鸡马拉松、钛博会等重大活动提供基于位置的精细服务。三是科普宣传颇有成效。在中国气象报和中国气象局网站共刊稿80余篇,全面宣传宝鸡气象工作。《民生周刊》以题为《陕西:气象服务结出香甜硕果、助农增收致富》报道宝鸡猕猴桃气象服务工作。围绕金台区气象局打造西北最大气象文化科普基地——天象公园。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是城市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能力亟待提升;二是部门联合应对极端天气的行动力还需加强;三是人工影响天气保障粮食安全、生态良好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问题还需解决。改进措施:一是全面融入地方大应急和综合防灾减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健全高影响天气预警决策支持机制,强化递进式气象服务;二是以市厅合作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工作为抓手,实施2025年站网工程项目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三是持续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动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将着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服务宝鸡高质量发展中提供气象保障。一是筑牢气象防线,健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持续开展“三个年”活动,优化气象服务水平。强化短时强对流等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靶向预警发布和防御联动,切实将气象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党委、政府、部门和公众的防灾减灾行动力。二是强化项目带动,推动气象基础能力提升。持续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高我市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能力和韧性。三是融入地方发展体系,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水平。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省气象局业务单位的互动配合和联动协作,针对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工业强市、交通枢纽、能源保供、副中心建设等战略需求,开展分区域、分灾种、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