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劳动人事仲裁院

宝鸡市劳动人事仲裁院

发布时间: 2025-05-12 15:51
单位名称 宝鸡市劳动人事仲裁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维护、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规定综合管理全市劳动人事争议;组织实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制度;组织调解、处理市属以上企业和外资企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及我市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住所 宝鸡市陈仓园市民中心
法定代表人 魏峰
开办资金 44.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37万元 16.4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宝鸡市劳动人事仲裁院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大宣传力度,努力遏制案件增长。针对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持续高发态势,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未雨绸缪抓预防。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活动。抢抓招聘洽谈会、节庆展会等时机,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调解仲裁业务,努力提升宣传效果和调解仲裁工作知晓度。以法规政策、能力建设、预防化解、定分止争“四进园区”为载体,组织仲裁员志愿者深入企业,以身边的鲜活案例为教材,深入浅出讲解常见劳动违法问题,分析法律后果和风险,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一年多来,组织全市调解仲裁机构开展集中宣传23场次,上门送法54户单位,法规培训85家企业,有效提升了用人单位遵法守法水平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我市调解仲裁进园区在全省调解仲裁工作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工作经验在省人社厅网站刊载。二是加强用工指导服务。组织力量编撰《劳动用工常见问题解答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指引》,坚持随调裁文书免费发放,对涉案劳动者较多、用工风险较高的用人单位及时印发《规范用工提醒函》,并抄送其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引导单位健全制度、堵塞用工漏洞,避免类案发生,全年共发函提醒用人单位38家,我市“一案一书一函”的做法入选2024年全省人社领域改革优秀案例。三是实施违法信息共享。按月主动与劳动监察、社保经办等单位共享养老保险违法单位信息106条,由劳动监察、社保经办机构将其作为监察、稽核的重点对象,扩大办案社会效应,力求裁决一案、规范一企、警示一行。四是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宝商集团、东岭集团等争议案件多发易发单位及相关领域加强监测和研判,主动对接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快速化解纠纷的路径方法。规范调解仲裁行为,加强疑难案件研讨,妥善处理了李锋娟、袁永利等一批敏感人群纠纷。严防劳动关系领域群体性事件和极端维权事件。(二)强化组织建设,积极化解基层纠纷。积极应对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不利影响,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资源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一是建强调解组织。以“平安建设”考核为牵引,建立工作进展季调度机制,加大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工作占比权重,坚持个别通报、限期整改,把功夫下在平时,抓在日常。扎实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实现了全市116个镇(街)调解中心全覆盖,建成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88家,市、县(区)、镇(街)、企四级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推动各级人社部门联合总工会等单位,建成仲裁院调解中心5个,市仲裁院调解中心集多元调解、工会维权、法律援助、调裁衔接等多功能为一体,加挂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牌子,聘任调解员23名,加强优化调裁衔接,优化工作流程,灵活争议处理方式,确保运行平稳顺畅,全市创建示范调解组织3家。二是整合有效资源。发挥部门优势互补、效能衔接的整体合力,形成市、县(区)、镇(街)调解组织由人社部门牵头,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由工会牵头,工商联、企联以及用人单位法务、经发、人力资源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格局,多方位、多环节、多层面调解劳动人事纠纷,最大程度提升调解效果。三是及时化解纠纷。积极探索使用全省调解仲裁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安排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市、县(区)联动,健全调裁衔接,提升了调解仲裁信息化工作水平。加大调解案件督办力度,确定专人定期通报提醒全国平台案件办理,推动劳动人事争议就近办、线上办、马上办。全市全年线上办结案件757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加大督导力度,提升案件处理效能。为快速化解矛盾,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千方百计提升案件处理效能,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一是畅通维权渠道。在官网和“12345”市民热线公开全市调解仲裁机构政务信息,通过公示牌、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调解仲裁工作,努力扩大调解仲裁工作的知晓度,引导群众依法申请调解仲裁。二是建立速裁制度。制定印发《案件管理办法》、《加强案件办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设立农民工工资速裁庭2个,督促各县区设立农民工工资速裁庭12个,将涉工伤等案件纳入速裁范围,压实庭室负责人办案责任,大幅压缩案件审限至25日,努力提升审理效能,全市全年受理农民工速裁案件48件,结案48件,裁决总金额775503.55元。三是推动巡回仲裁庭建设。为强化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市总工会开展巡回仲裁庭庭审活动,为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提供了便捷化、一站式调解仲裁服务。四是加强案件督办。按季通报县(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裁情况,点名提醒阶段性未达标县区,市仲裁院内坚持仲裁员案件办理月排名和讲评,实行5个工作日未立案件会议说明情况等制度,杜绝了久拖不立、久立不审现象。五是破解送达难题。从受案起,主动引导当事人预留个人电话和电子邮箱,填写送达信息承诺书,拓展电话、电子邮件、特快专递等多种送达途径,丰富送达手段,着力破解仲裁“送达难”问题,推动案件快速进入审理环节。六是探索要素式办案方式。对于集中爆发的宝商公司等案件,市仲裁院积极推动要素式办案,实行类案合并审理,设法化解排庭难问题。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基层调解组织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789件,调解组织立案受理案件1383件,调解组织办结1383件(其中达成调解协议1303件),未结0件。截至2024年12月10日,全市仲裁结案率98.41%、案件调解成功率68.15%。市仲裁院全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54件,上期未结50件,期末办结1365件,待办39件,结案率97.2%,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二)坚持便民为先,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规范仲裁流程讲解、案件材料受理等环节服务质量,让调解仲裁服务更温暖。一是改进办案流程。设立仲裁监察“一站式”服务窗口,引导群众劳动人事维权只进一个门,站在群众视角不断优化文书模版,方便群众参考,印发文件规范仲裁流程讲解、案件材料受理、相关表格填写等环节服务质量,让调解仲裁服务更温暖。二是提升服务标准。市仲裁院持续开展“戴党徽、亮身份、优服务、践承诺”活动,推行在岗文明用语,制定工作忌语清单,实施公开场合全程录音录像和接听电话录音制度,从严从细规范工作人员言行,培养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定期开展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交流,统一裁审规则和尺度,努力提升办案质量,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市仲裁院积极探索电子邮件预申请和快递包裹受理案件服务,远程指导群众完善案件材料,引导群众足不出户申请仲裁,努力做到简单案件“只跑一次”,自启动“不见面”受理案件服务以来,共受理案件89起。四是延伸服务链条。开展“仲裁+就业”服务,案件办理中主动询问涉案劳动者就业情况,积极推介就业平台和招聘信息,帮助失业劳动者尽快就业。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总体看,市劳动人事仲裁院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多元化解争议机制不断健全,调解仲裁各项工作推进顺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办案补贴标准不够明确,经费争取困难,补贴兑现落实面临监管风险。二是争议案件持续高位运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三是调解仲裁人员专业结构欠合理,业务培训师资力量薄弱,频次较少,效果欠佳。(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与省人社厅的沟通,争取尽快明确办案补贴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合理编制经费预算,主动与财政部门汇报工作重点及需求,争取经费支持。二是根据单位现有人员编制情况,积极制定年轻专业干部引进、招录、遴选计划,逐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大案件督办力度,持续推行月排名、季通报制度,深化速裁庭建设和要素式办案方式,加快案件办理进度。三是加强干部专业化培训,通过定期开展案件评查、典型案例研讨交流,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在职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劳动人事仲裁法律法规专业技能,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四、2025年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按照局党组部署要求,以问题为导向,补足短板弱项。充分挖掘办案潜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努力提升案件处理能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确保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贡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力量。(一)加大业务培训交流力度,完善速裁机制,强化压力传导,确保全年仲裁结案率达到92%以上。(二)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加大全国线上调解平台使用力度,加快推进“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火墙作用,全市案件调解率达到61%以上。(三)优化便民措施,继续探索完善“不见面”受理和“要素式”办案方式方法,简化办案流程,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精心准备案件交叉评查工作,逐项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整改完善到位,努力提升案件处理质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压实“一岗双责”责任,发挥班子带头作用,坚持管小管早管苗头,推进单位风清气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