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发布人才和劳动力需求信息,进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务协作,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监控,全市创业贷款督导、协调、统计;完成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创业指导、政策宣传等创业促就业任务;管理全市流动人员档案,办理劳动保障人事代理;教育管理所属流动党员;办理高等院校毕业生报到和就业见习;指导县区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业务。 | |
住所 | 宝鸡市陈仓园市民中心1楼 | |
法定代表人 | 王宏亮 | |
开办资金 | 528.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8.02万元 | 268.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聚焦重点,提升就业创业率一是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中心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先后组织及配合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职引未来-2024年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宝鸡站”“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季”“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金秋招聘月”“全省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专项活动。全市共举办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85场次,其中现场招聘会140场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2.0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共计5.01万人。开行“点对点”劳务输出专车27车次,保障824余名农民工外出务工。二是大力实施网络招聘。利用互联网优势,常态化开展网络视频招聘会,大力推广抖音“直播带岗”,多渠道宣传推介中心微信公众号、“秦云就业”和抖音官方账号,打造“不见面”就业服务新模式。全年开展抖音“直播带岗”76场次,发布就业岗位6.1万个,点击浏览73.1万次。利用秦云就业开展线上招聘活动40场次,联系组织336家家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4013个,注册个人19183人,就业岗位和就业创业政策信息点击浏览4.5万人次。三是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9笔,7.67亿元,占6亿元目标任务的127.8%,带动就业4908人。受理42户企业社保补贴申请,核对1791人资料信息,审核发放补贴金额410.64万元。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选拔赛暨宝鸡市第十二届创业大赛”、参赛创业项目126个,14个创业项目进入决赛,其中由渭滨区推荐的“蒲公英社区工厂”项目被省上推荐参加全国大赛。(二)聚力宣传,提高帮扶就业率。一是广泛开展政策宣讲。依托“人社工作进园区”,中心深入高校、社区以及各类现场招聘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宣传活动专区,发放政策宣传资料,并就高校毕业生关心关切的就业问题,现场进行政策解读与答疑。共组织各类政策宣传活动18场次,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指南》及《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口袋书》等相关宣传资料6000余册。二是深入开展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宝鸡三所高校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进校园”活动。邀请了知名就业导师,分别就“新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理性应对”以及“开启未来,职等你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围绕就业服务、创业服务、人事代理、就业见习等政策,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学子们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指导,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们提供了深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三是持续开展就业帮扶。扎实推进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深入开展“1131”跟踪服务活动,依托就业管理系统建立实名台账,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帮扶机制,持续开展“1131”跟踪回访及就业服务工作,力争每一位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全部实现充分就业。围绕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四类困难高校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指导,优先组织培训见习,及时推荐符合其专业特点、就业意愿的就业岗位以及各类招聘活动会讯信息。及时落实就业见习政策,扩大就业见习岗位规模,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向各类单位推送见习政策,大力宣传“见习指导管理费用补贴”和“留用补贴”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单位申报见习项目,安排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三)持续创新,提高服务满意率一是创新载体,加强党员管理。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中心党委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心坚持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利用“宝鸡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服务之窗”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共推送《条例》、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等各类学习资料80余篇,开展“送学上门,送书上门”等服务20余次,发送学习书籍50余册。为25名老党员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17名,以组织名义为他制作并发送政治生日贺卡450余份,切实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念。二是健全制度,做好档案管理。按照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要求,中心和所属县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的高校毕业生流动人员档案的信息数据已经全部进入全省就业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运行。并且做到了档案信息数据“随办随录”,保证了数据信息及时有效。目前档案管理系统运行正常,基本解决了困扰基层多年的“档案管理无系统、信息查询靠表格、转接转递翻台账”的局面。目前,宝鸡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现有28万余份,其中,市本级管理流动人员档案10万余份。三是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能力。中心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原则,依托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进一步优化完善“一件事一次办”、“一件事打包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服务事项清单,为灵活就业人员和毕业生提供档案托管转移、党组织关系接转、政审与出具证明、档案托管人员养老、医疗保险接续、缴费等代理服务。开通办事大厅周末“延时办”服务,以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困扰,最大限度满足办事需求。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市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2.08%。2.就业招聘: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85场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2.0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共计5.01万人;帮助625户重点企业(含园区企业、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解决用工6270人。常态化开展网络平台就业招聘活动,目前共发布2.25万条就业岗位,开展抖音直播带岗活动76场次,点击浏览73.1万次。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185期,为3059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在线浏览人数46.598万人次3.创新服务: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9笔,7.67亿元,占6亿元目标任务的127.8%,带动就业4908人。审核办理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42户,核对1791人资料信息,审核发放补贴金额410.64万元。顺利圆满举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陕西省选拔赛暨宝鸡市第十二届创业大赛,14个项目分获奖项,1个项目被省上推荐参加全国大赛。4.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和就业见习:全市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市实名制登记11145人,实现就业9689人,升学出国等617人,帮扶就业率92.5%。认定见习单位1474家,募集就业见习岗位3309个,安排2100人参加就业见习,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650人的127.27%,拨付见习生活补贴1395万元,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37万元,发放留用补贴93万元。5.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开行“点对点”劳务输出专车27车次,保障824余名农民工外出务工。2024年我市五个受援县共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务协作转移就业1666人,占年目标任务570人的292.3%。6.人事代理服务:受理托管人员退休申请2163份、发放2023年度就业困难4050人员社会保险补贴968万元、办理流动人员档案接转10448人次,办理机要收发400余份,发送EMS专递445份。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还不扎实。二是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经费不足,贴息政策“一刀切”的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三是公共就业服务事项的标准化还不是很高,档案数字化建设有些滞缓。(二)改进措施:一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确保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省水平。二是争取专项资金,加大逾期贷款催收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营造全市创新创业浓厚氛围。三是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做好就业招聘扩岗增容。深入开展“10+N”服务系列活动,加密招聘频次和力度,持续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积极举办专业化、小型化定向招聘供需对接会,实现招聘活动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深化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苏陕劳务协作、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三项机制”,深入开展加大“秦云就业”“宝鸡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等微信公众号应用力度,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做好就业实事。二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持续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深入开展“1131”服务和就业见习活动,加强就业帮扶援助,对四类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精准帮扶,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更加充分快速就业。计划组织开展“青年求职能力实训班”,组织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求职能力,助力做好职业规划。三是做好创新创业服务。持续开展“网络直通车”、“创新微课堂”、创业培训进校园等活动,稳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顺利完成今年5亿元目标任务。完善担保贷款监管机制,加大逾期贷款催收工作力度,提高贷款回收率,确保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规范使用、保值增值。四是抓好服务效能提升。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件事打包办”、“高效办成一件事”人社服务改革,加强与职能单位的衔接,优化档案托管、退休审批、社保代缴等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开展政务数据“好差评”、“窗口服务之星”等服务提质活动,改善服务形象,提升服务质量,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