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邑县> 旬邑县博物馆

旬邑县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5-04-30 16:12
单位名称 旬邑县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展览,文物复制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考古发掘。
住所 旬邑县东大街
法定代表人 张海罡
开办资金 284.3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邑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0.03万元 206.12万元
网上名称 旬邑县博物馆·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则,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馆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学习为谋,共筑文化促提升。一是2024年1月7日-10日,张海罡馆长带领馆内各部室干部前往宜兴市博物馆进行馆际交流学习。二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由张海罡馆长带队,全体干部职工赴汉阳陵博物馆、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学习活动;三是10月15日由杨小健副馆长带队一行5人,赴咸阳博物院、市文保中心开展馆际交流学习。四是6月19日至23日由工会主席张亚亚带队一行4人赴杭州市中国丝绸之路博物馆参加“2024丝绸之路周”开幕式并进行馆际交流学习;五是组织馆内讲解人员参加2024全国博物馆讲解员高级讲习班线上培训、博物馆展览策略专题线上培训;六是组织保管研究部人员参加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青铜文明之光”青铜器鉴赏第二期线上培训;七是张海罡馆长参加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并组织馆内职工参加陕西省文物局举办的基层博物馆数字化能力提升线下培训、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第46期讲解员培训、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举办的“科技赋能提质增效——陕西省第一届博物馆学大会”、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组织的“博物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培训、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大会,我馆张亚亚同志有幸被选为专委会委员。八是组织部分职工参加中国博物馆协会举办的“2024年博物馆文物防震防灾学术研讨会”、咸阳博物院举办的“汉代玉文化学术座谈会”;九是我馆于晓双同志被选为咸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并参加“市科协四大”选举工作;十是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周一业务微讲堂,先后分享了“汉代茧形陶壶”、“青铜爵”“清代瓷器”“战国夔龙玉佩”“谷粒纹玉璧”“汉铜镜”“汉代陶瓷文化”“青铜鼎”“陶仓”“汉铜弩机”“西周铜銮铃”“陶奁”等20余次。(二)社教为引,塑造品牌优服务。全年开展了五类社教项目40余场次。(三)宣传为桥,赋能媒介树形象。一是与陕西好旺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旅游时报、咸阳日报、中国文化报、今日头条等相关平台发布旬邑县博物馆亮点宣传报道等相关内容。据统计,全年在今日头条及搜狐等平台发表信息80余条、在陕西省文物局官网、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陕西时代网、陕西党建网、学习强国等平台累计发表文物信息100余条;二是推进新媒体建设运营,在旬邑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制作、发布推文130余篇,阅读量达万余人次,粉丝量增至4900人。在微博、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制作、发布推文累计500余条,浏览、点击、转发量累积达到600余万人次。三是8名职工撰写馆藏文物信息10余篇并投稿,13篇文章在咸阳市政协文史馆编制的《咸阳印记》一书中刊登,并提供优质视频10余个;四是咸阳广播电视台《主播带您游科普基地》栏目对我馆大象化石“豳豳”进行实地采访和报道。咸阳日报“旬邑全媒体行动新地标”栏目对泰塔相关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和现场报道;五是购置了照相机、摄像机、无人机、电脑等,便于工作人员拍摄、录制、制作宣传视频等,将更清晰、全面的文物信息展示给观众。六是与西安炫彩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印刷文庙、泰塔、古象犀牛化石馆宣传彩页6万份。七是以泰塔、文庙、古象化石及馆藏珍贵文物为元素,设计定制文创产品水晶文艺泰塔小夜灯、创意书签、创意尺子等。(四)藏品为本,保护文物守传承。一是先后购置了环境监测验证系统、无线监测终端(包括温湿度合一监测终端,光照度、紫外线、温湿度合一监测终端,甲醛、温湿度合一监测终端,中继、加湿除湿一体机、显示器)等。同时,与陕西万合创联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负责博物馆安防系统保养,每季度对安防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护。与甘肃永安现代防雷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签订协议,对文庙、泰塔、大象犀牛化石馆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让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二是以文物保护为重心,注重数字化手段的利用。先后对馆藏33件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扫描、建模。同时,补充完善了旬邑文庙四有档案,配合咸阳市第四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完成旬邑县的文物普查工作。三是以体验表达为核心,先后购置了AI馆员数字化交互系统、自助讲解设备、触摸屏幕查询。(五)展览为媒,传承文化促交流。我馆与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陕西历史博物馆、咸阳博物院等合作,先后举办馆内临展和文物外展五次。一是馆内举办《2024年“龙行天下”甲辰龙年生肖联展、文物图片联展》临展活动;二是3件珍贵文物(一级文物战国夔龙形玉佩、3级文物西周百乳雷纹铜鼎)于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5月6日在咸阳博物院参加“龙行天下—咸阳龙文物贺岁展”,该展览入选2024年4月全国100家博物馆100个热点展览;三是5件精品文物(2级文物其父辛爵1件、2级文物百乳雷纹铜鼎1件、2级文物父丙尊1件,2级文物父乙觯1件,2级文物谷纹玉璧1件)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3月31日赴宜兴参加“山南水北璀璨秦中——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品展”;四是两件珍贵文物(二级文物唐铜角豆、三级文物唐花纹方砖)赴杭州参加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展览,展出时间2024年6月19日至2024年10月7日,展期4个月;五是一件二级文物父丙尊于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3月16日在澳门博物馆参展。(六)安全为重,压实责任保平安。一是安保人员坚持每天1次安全巡逻;二是坚持每天2次夜间巡更,收集数据;三是坚持每周1次消防安全器械检查;四是完成泰塔塔顶渗水维修保护工程,目前已通过专家验收及审计;五是开展“清明”“中秋”节前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并更换灭火器,切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七)责任为先,助力乡村促振兴:我馆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尽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一是春节前夕,慰问驻村干部。二是组织帮扶干部赴陈家村协助村级开展创文创卫、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三是我馆帮扶干部13人,结对帮扶14户,按照每月2次的要求及时开展走访帮扶工作。四是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做好就业岗位推荐。我馆及时关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就业信息,为帮扶村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推动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增加,实现贫困户家庭持续增收,稳固全村脱贫已有成果。目前已开展了2次技能培训。五是为陈家村资助3000元。二、取得社会及经济效益我馆今年累计接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旅游团体800余场次,参观人数达到5.99万人次。发放《文物保护法》、各景点宣传折页、党史知识宣传页等3万余册;发放文创产品之帆布文具袋16个、泰塔文庙大象化石图案挎包153个、雨伞55把、鼠标垫24个、红黄蓝彩色小背包4个、动物图案5P涂色卡8套40个、收集系列讲话精神和各类知识等内容的专题笔记本62本、泰塔图案镂空笔记本142本。存在的问题1.博物馆对口文博专业人员匮乏,致使文物收藏、征集、研究等业务工作开展缓慢。2.安保力量薄弱,昼夜值班,尤其是夜间巡逻,白天上班精神不足,存在安全隐患,1名安保人员轮换驻村,1名安保人员局抽调,1名局抽调驻村,目前安保人员仅有2人。3.文物库房面积小,导致部分文物重叠放置,存在安全隐患;办公用房紧张,党建办、综合办公室和会议室在一间房子,导致人员无办公场地、办公文件资料柜无处摆放。四、整改措施1.持续开展周一文博业务微讲堂,加强馆际交流及线上线下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学习、多思考、多积淀,逐步提升业务水平;加大专业人员培养力度。2.招聘2名安保人员加强昼夜值班。3.努力向上级申请库房、办公用房,扩大库房、办公用房面积。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开展“移动博物馆”进校园、进课堂、进军营、进农村等“十进”活动;继续开展“豳豳乐学堂”之各类社会教育活动;2.在旬邑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持续推送精品文物信息;3.继续商讨旬邑县博物馆文创定制产品;4.继续做好泰塔倾斜监测以及日常保护工作;5.加大专业人员培养力度:重视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信息编写、照片视频拍摄等操作技能培训提升;6.重视馆内讲解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继续开展周一“讲解大练兵”;7.计划修复15件铜镜、15幅字画;8.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对馆内文物研究的进度、深度和广度;9.配合做好澳大利亚外展文物前期工作:目前已配合主办单位陕西省文物局、承办单位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完成文物拍照和尺寸测量工作。我馆5组6件珍贵文物(一级文物龙形玉佩1件、二级文物谷纹玉璧1件、二级文物铜钺1件、三级文物2件汉釉陶猫头鹰形器座1组、汉绿釉猫头鹰陶座、一般文物提梁卣1件)于2025年6月28日至2026年2月22日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博物馆参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