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滨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汉滨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落实就业创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承担区内城乡劳动者、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人员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承担全区人力资源开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指导基层就业机构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扶持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人员自主创业,承办小额信贷工作。 | |
住所 | 汉滨区兴家仓巷4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涛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0万元 | 4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5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住所。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就业服务扎实推进。扎实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人才夜市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线上+线下”双引擎,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深化苏陕劳务协作、雁塔汉滨“两地两区”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劳务协作机制,建立劳务协作输出平台,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对接,持续巩固两地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为汉滨区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牵线搭桥”,2024年苏陕劳务协作转移就业132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129人。2.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严格档案管理,建立实名制服务台账并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1131”服务,2024年高校毕业生新增就业1437人,接收档案7181份,提供政审、考察服务1380人。挖潜用好政策性岗位,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公益性岗位等就业项目招募规模,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2024年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585个,就业见习138人,公益性岗位稳定在岗12823人。3.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根据全区产业发展需求和群众就业需求,针对脱贫户、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开展装饰美工、修脚师、芳香保健按摩师等专业(工种)培训,全年培训人数6864人,其中脱贫户1451人。培育创建劳务品牌,积极挖掘汉滨劳务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本土劳务品牌,2024年“安康美厨”“安康家政嫂”成功入选陕西省省级劳务品牌。4.创业帮扶有力有效。跟进国家、省市部署,落实阶段性稳岗扩就业政策,执行好助企纾困政策,2024年度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45笔982万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5笔10855万元,合计11837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77人,补贴资金42.5万元。5.零工市场创新升级。从2022年起汉滨区率先在全市推行零工市场试点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模式,目前已建成零工市场2家、零工驿站1家,2024年零工市场不仅引入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在线上建立了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直播带岗等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用工对接效率。6.新社区工厂稳定带动就业。坚持以打造“中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为目标引领,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引领工程、“招大引强”工程、产业帮扶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四个工程,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新社区工厂成为汉滨推动城镇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富民强区的重要载体。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扩大就业。通过加强政策宣传、举办招聘会、发展新社区工厂等方式,提供多种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2024年组织各类招聘会2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全区正常经营新社区工厂141家,带动就业632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652人,年产值达20亿元。2.品牌带动就业。“安康家政嫂”劳务品牌累计培训和带动家政服务从业人员2万余人,相关产业产值达8亿元。目前,汉滨区家政服务企业近500家,吸纳就业5138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家政服务产业链。“安康美厨”劳务品牌通过举办280期厨艺培训班,培养了超过2.1万名烹饪人才,培育了86家本地餐饮企业,带动1.1万人就业,推动了汉滨区餐饮行业的繁荣发展。3.促进社会稳定。通过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和有效的求职指导,有助于缓解失业问题,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2024年零工市场首次使用AI智能刷脸求职机,通过大数据平台,大大提高了求职的效率,通过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和广泛的宣传推广,零工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群众近2.3万人次,成功帮助7000余人实现了灵活就业。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且普遍求职期望值偏高,而区内提供合适的岗位有限,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二是职业结构不匹配,部分行业和岗位有就业需求,但劳动力却缺乏匹配的技能,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职业培训的认识不足,缺少职业生涯规划。2.改进措施:一是继续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主动提供合适的岗位、培训信息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为有创业意愿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扶持,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实现创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创新培训载体。紧贴市场需求,创新培训专业,依托劳务品牌为载体,开展育婴员、健康照护师培训专业,同时,引导全区技能人才参加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吸引力,吸引更多劳动者从事,劳务品牌就业创业。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主动提供合适的岗位、培训信息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为有创业意愿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扶持,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实现创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载体,规范培训管理,加大劳务品牌培育,积极打造安康护工劳务品牌,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更多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机会。3.推动高校毕业生稳岗就业。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施精准帮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化毕业生就业环境,组织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择业,实现多渠道就业。4.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持续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充分利用好“秦云就业”等APP,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对接平台。加强苏陕劳务交流,进一步完善苏陕劳务协作机制,持续巩固两地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5.大力推进“零工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零工市场的用工调剂平台,在大型易地搬迁社区建设零工驿站,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平台的运营管理和监督,做实灵活就业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